这是一件制作于清代的青花魁星点斗纹盘(见图),其尺寸为直径19.7、高4.3厘米,高圈足,弧壁,釉层较厚,青花发色沉稳,绘画精细生动,人物栩栩如生,纹饰寓意吉祥,整器规整大气,保存至今,十分完好,它寄托着古人对学有所成、榜上有名、进士及第的美好祝愿。
此盘内底圆圈内,工匠绘画了盘子的主要纹饰。只见魁星侧身回首,面目狰狞,头上长角,身上丝带飘舞,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型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钩;脚上和头上是北斗七星,意为踢斗、点斗。
钟馗,姓钟名馗,字正南,中国民间传说中他是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的像辟邪除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人,生铁面虬髯,相貌奇异;然而他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
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钟馗系陕西省终南人,少时即才华出众。唐朝武德年间,钟馗赴京城应试,却因相貌丑陋而落选,愤而撞死于殿阶。皇帝闻之,赐以红官袍安葬。到了天宝年间,相传唐明皇李隆基在临潼骊山讲武后,偶患脾病,久治不愈,为此忧心忡忡。有一天晚上,他梦见了一相貌奇伟之大汉,捉住了一小鬼,剜出其眼珠后,便把他吃掉。该大汉声称自己为“殿试不中进士,钟馗”。皇帝梦醒,即刻便病愈了。于是,皇帝命吴道子将梦中钟馗捉鬼的情景做成一幅画,悬于宫中以避邪镇妖。此后,钟馗作为捉鬼之神(门神)的地位就逐渐确立了。
魁星又名文魁夫子、大魁夫子、大魁星君、绿衣帝君、魁星爷,是中国神话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的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读书士子的守护神。魁星为北斗星的“璇玑杓”,即是北斗七星的第一至第四颗星,这四颗星为“魁”,其余三颗星则为“杓”。
根据我国民间的传说,魁星曾经连续三次考状元而未考中,原因就在于他的相貌极丑。魁星一怒之下将装书的木斗踢掉,投江而死。魁星虽然未中三元,然而民间百姓却仰慕其才华,将他塑造为神,借“魁星踢斗”之题,以求文运高照。
魁星点斗踢斗是一种吉祥纹饰,自古以来人们常常借魁星点斗踢斗的形象来祈求高中入仕、金榜题名,希望学子学有所成、功成名就,为家庭、家族带来荣耀。也正因为如此,在陶瓷、木雕、绘画等诸多品类的艺术品上便留下很多此类形象。其实,魁星点斗踢斗还寄寓着不少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尼松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