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 马小江
唐三彩载物卧驼是唐朝时期文物,2002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乡三十一号唐墓出土,现收藏于西安博物院。
这件卧驼(见图)通高29.1、长45厘米。驼首高高扬起,双目圆睁,作嘶鸣状。四肢屈跪卧地,尾巴卷曲上翘。背上垫一椭圆形毡,毡四周有打褶的花边,施草绿色和白色釉。骆驼双峰间搭有鞍鞯,上覆驮囊、象牙和丝绸,两侧带马镫壶、花口盘、凤首壶等物。卧驼周身施淡黄、褐、绿。
唐三彩骆驼是唐三彩动物雕塑中最独具匠心的品种,其逼真、优美的造型配合华丽的三彩饰釉,艺术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云飞丝路飘花雨,风动驼铃运锦绸”。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横贯东西、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此从古长安开启。在古代交通工具匮乏的岁月里,有着“旱地之龙”和“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成为丝路古道上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它们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或与胡人相伴,或满载物品,或结队成群,再现古代丝路上的繁荣景象。
千百年来,各国商人将丝绸、玉帛、瓷器、桑蚕、香料等通过驼队运转,打开唐长安通往世界的商路,促成沿线各国的经济繁荣。
这些造型多样的载物骆驼三彩作品,体现了自西汉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以后,中亚、西亚商人源源不断地通过西域来到中国,以骆驼为运载牲畜。大唐帝国疆域辽阔,随着西域诸国的臣服,这条商路更加畅通。胡商们通过丝绸之路,与唐朝进行繁忙的商业贸易,为唐朝社会带来了浓郁的异域风情,同时也把唐文化传播到国外,正是唐代中西文化交融的证明。
这件精美的文物,不仅展现了唐代文化艺术的时代特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