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第10版:杂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文物中的蹴鞠

图1 汉代墓门上刻画的蹴鞠与舞乐画面(拓片)

图2 汉代《马上封侯》 画像石(拓片)

图3 汉代画像石中的蹴鞠图

图4 宋代蹴鞠纹铜镜

■山东 李桂冉 葛海洋

蹴鞠是汉代百戏项目之一,战国时期已很流行,是我国足球运动的早期形式。“蹴”即用脚踢,“鞠”是皮制的球,“蹴鞠”就是用脚踢球的意思。这是一项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体育项目和娱乐方式,并在发展和对外传播中逐步形成世界“第一运动”——足球。

在河南省南阳汉画像石上有许多表现体育方面的画像,这些画像堪与古希腊的体育竞技媲美。汉画中的蹴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蹴鞠与舞乐相伴出现。南阳出土的蹴鞠活动,或有乐队伴奏,或有杂技相随,或边蹴边舞。1977年10月,南阳方城县城关出土一汉墓,在该墓南门北扉背面,刻画有蹴鞠图(图1):画面上部为三人奏乐,中部刻二人相向蹴鞠起舞,足下有一球状物和一鼎形器,下刻一人凭几而坐。蹴鞠既是一项体育运动,同时又是舞乐百戏的一个组成部分。《马上封侯》画像石(图2),长136、宽39.5厘米。图像内容可分为四层。第二层是野外蹴鞠及习武的画面,第四层有树木及马等动物,取马上封侯、喜上眉梢之意。第一层及第三层分别是呈坐姿及站姿的人物在交谈的画面。四层图像都没有看到幕布和伴奏乐队的刻画。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层画像上左侧人物并非手持鼓槌而是长袖,所以该画像为野外徒手击鼓的蹴鞠图。另一类是纯粹的蹴鞠运动(图3)。汉人撰写的《蹴鞠二十五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育专业书籍,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西汉初期,刘邦曾在宫廷大规模地修建蹴鞠场地,供竞赛使用,还有专门论述这种运动的《蹴鞠新书》。在《汉书》中,这本《蹴鞠新书》同《连弩》《剑道》等著作一同被列入“兵技巧十三家”之内。由此可见,“足球”运动已作为训练士兵的手段。有记载说,汉武帝时的名将霍去病(南阳邓州人)就是一名蹴鞠高手。就是说,上至高级将领,下至士卒,都把踢球作为增强体质的一种有效活动。

宋代蹴鞠纹铜镜(图4),直径11厘米,此镜镜面光洁,背面模铸浮雕状装饰画,画面为足球游戏图,描绘青年男女进行球赛的情景。一男子戴幞头,着长服,蹲步,稍向前倾,认真地作防御姿势。一个女的高髻笄发,动态,作踢球状。小球介于起落之间,富有活动感。球上还隐约可见橘瓣状缝合痕。右侧有一手执铃状物的青年,凝神探视着双方的失误。左侧是一腰束百褶裙的女郎,也认真注意着球赛的情况。球场的背景是一片草坪和一块耸立的太湖石,整个画面明朗活跃。从图中人物服饰推断,其时代应为南宋。

此镜上的图案为男女二人“蹴鞠”,从文献记载和留下来的图像资料看,“蹴鞠”可以全为男性,元钱选画《蹴鞠图》上全为男性,也可以全为女性,金代陶枕上有“女子踢球图”就是女性,还有明代《仕女图》中“蹴鞠”的也是女性。西汉学者刘向在《别录》中写道:“‘蹴鞠’,传言黄帝所作,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黄帝是传说中的部落首领,生活在距今约五千年。足球的起因可能是为了锻炼腿部力量,是一种属于军事上的训练活动。后来通过实践,逐步改进游戏方法,踢球成为一种很好的娱乐。在战国时期,足球是城市下层人民喜爱的娱乐活动。到了西汉初年,足球也得到贵族阶级的喜爱。桓宽写的《盐铁论》中说,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蹋鞠斗鸡”为乐,一般的人们也是在“康庄驰逐,穷巷蹋鞠”。在考古资料中可以看到汉代的“蹴鞠”图案,可见这种活动的时间之早和普及之广。

宋代铜镜上出现足球纹饰,与宋代社会喜爱这种活动紧密相连,《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宋代文武百官每年为宋徽宗祝寿时要进行足球表演。比赛时,乐队吹奏优美的笙乐,笛鼓齐鸣,球门架上绸带飘扬。宋徽宗看完比赛乘酒兴大肆赏罚,把价值千金的银碗、锦缎奖给获胜的球队;对输队则罚吃麻鞭,然后用黄白粉涂脸。球赛分设球门和不设球门的比赛,不设球门的比赛又可分一人场到十人场,一人场叫“滚弄”(全身各处皆可触球)。“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绕身不坠,高及半塔,以花样多、球法严密比胜负。二人场叫“打二”,此镜上为二人,或许就是“打二”的比赛法。

蹴鞠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显著的历史特色。从传说中的黄帝蹴鞠起,经过漫长的发展,兴于战国齐地,盛于秦汉唐宋,衰微于明清。在两千多年的时光里经历了游戏、军事训练、竞技游戏的发展演变。作为古代一项竞技娱乐项目,其产生、发展、演变都有一定的历史环境,上述不同时期的文物为我们提供了一窥历史踪迹的宝贵材料。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