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当代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作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一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却因当年猝然离世而与诺奖失之交臂。
卡尔维诺的作品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出超乎想象的故事,深受当代作家推崇,被称为“作家们的作家”。卡尔维诺认为,写作意味着尽可能准确地解释事物的感性部分,他的作品也被视为认识现实世界的精妙工具。
日前,由卡尔维诺的两位挚友卢卡·巴拉内利、埃内斯托·费里罗共同编著的卡尔维诺传记——《生活在树上》,由译林出版社推出简体中文版。两位昔日挚友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追忆卡尔维诺的写作生涯与人生轨迹,为作家的轻盈叙事之美写下注脚,以此纪念那段不可磨灭的岁月记忆。
《生活在树上》是一份知识分子的传记,更是卡尔维诺如何“成为卡尔维诺”的故事。该书收录日记、信件、私人回忆、同时代文章近20万字及300余幅珍贵老照片,部分图片来自卡尔维诺家庭珍藏,此前从未发布过,其余大部分来自卡尔维诺档案馆。
这部传记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古巴与圣雷莫”,追溯卡尔维诺的家族记忆、学生岁月以及青年时期的经历。卡尔维诺出生于古巴哈瓦那,随父母移居意大利圣雷莫,成长于一个充满异国情调、博闻广识的家庭。卡尔维诺的父亲是一位农学家,母亲是一位植物学教师,他们在学术上都非常严谨,要求物种术语和分类绝对精确。严谨的家庭氛围给这位未来的作家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使得他在书面语的表达中狂热地追求语言的精准与流畅,最终开启了文学世界的冒险旅程。
第二章“都灵”,回望卡尔维诺在意大利都灵的埃伊纳乌迪出版社的编辑岁月。卡尔维诺当过约十五年的出版社编辑。在这段时光里,卡尔维诺花在别人书上的时间要比花在自己书上的时间多,或者说,卡尔维诺有意识地在他自己和他的作家职业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这段经历对年轻的卡尔维诺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其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阅读城市”,记录了卡尔维诺在罗马、巴黎间游历的印记,描绘出一个“国际化的卡尔维诺”形象,展现了卡尔维诺作为“旅行家”“数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的独特魅力。在对诸多城市的“阅读”中,卡尔维诺对城市的观察和理解也更加深入,在他的眼中,城市之间的差异消失了,它们融为一体,变成一座连绵不断的城市,这一理念在他的著名作品《看不见的城市》里贯穿始终。
第四章“作家的工作”,卡尔维诺向我们讲述他为什么写作以及写作和翻译的深层含义。卡尔维诺表示,写作是一种实现自我和沟通的方式,他写作是为了沟通,因为通过写作这种方式他可以传达自己关于文化、生活、经验和文学中产生的东西。而翻译则是一门艺术,他认为,无论文本的价值如何,将其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每次都需要一些奇迹。文学翻译者是耗费自己全部的精力来翻译不可翻译的东西的人。
第五章“茂丘西奥”,彰显了卡尔维诺写作与生活的理想。“茂丘西奥”是卡尔维诺最想成为的一个文学人物,这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具有很多美好的品质,他是一位诗人,具有智慧,充满理性,有着轻盈、奇妙的幻想,他非常清楚什么是梦幻、什么是现实,并且能够自由穿梭在现实与梦幻之间。
对卡尔维诺书迷来说,这部传记同时还是一部珍贵的“卡尔维诺影像集”。书中300余幅图片涵盖卡尔维诺人生的各个阶段:有少年时期的家族合影,出生地古巴、旅居城市意大利圣雷莫和罗马、法国巴黎的街景;代表作《树上的男爵》的作品手稿、《通向蜘蛛巢的小径》的图书卡草图、《马可瓦尔多》的提纲手稿;卡尔维诺诙谐的自画像、亲手绘制的父亲打猎图,发表在杂志上的数幅漫画;卡尔维诺与博尔赫斯、卡塞斯、蒙塔莱斯等作家的珍贵合影,等等。
卡尔维诺是一位拥有奇妙幻想的学者,一位长期孤独的、痴迷于实验的作家,一位时而现实主义时而童话式的叙事作家,一位身份多变、多形式、难以捉摸的作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承担起自己的文学使命,跻身意大利20世纪后期最伟大的经典叙事作家之列。(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