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 支荣慧
明代苏州文人刘珏五十岁时,看透了官场的众生相,主动辞官归隐,不为外界浮华所动,一心做学问,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
刘珏弃官时,在所作的《牧牛图》上赋诗云:“牧子驱牛去若飞,免教风雨湿蓑衣。回头笑指桃林外,多少牧牛人未归。”
这首诗的含义再明白不过了,它告诉人们为官者要清廉,才能全身而退,这对现今社会的人们仍有一定的教育借鉴意义。
有一位御史读了这首诗后深受启发,因此看破红尘,居然也跟着刘珏辞官归隐。
刘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诗、画、书三个方面,他属于典型的文人才子。他写的诗清丽可咏,景泰、天顺年间,他被称为吴中诗人之最。书法楷、行出自赵孟頫,行草师李邕,山水画则学王蒙,各极其妙。他画的山水林谷泉深,石乱木秀,云生绵密,幽媚风流,当时与名画家杜琼、徐有贞、马愈、沈贞吉、恒吉并称,水平甚至超过专业画家。
刘珏《七律诗》轴(见图)创作于明代成化二年,他时年57岁。此作品为纸本,草书,尺寸为纵121.2、横42.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大字书诗4行,释文:“孝行廉名是处闻,公门无迹藁无文。陈情两度能终制,泣血三年不茹荤。天上星辰丹凤阙,江南烟雨白鸥群。楼船一路行休缓,史馆诸儒待子云。”自识小字3行道:“方庵翰林,终制起复。珏赋诗为别,情见乎词,观者幸恕其不工,而取其不浮也。时成化二年岁次丙戌孟夏上澣,山西按察佥事奉敕提督屯种、致仕、邑人刘珏廷美书于居第之撚髭亭。”
此诗是给临行的友人方庵翰林的赠别诗,表达了他对同僚仕途坎坷不平的心情。刘珏为官清正廉明,体察百姓疾苦,在当时留下了非常好的口碑。这首诗的内容反映出他为官清廉的心声。
此作书风奔放酣畅,有“二王”、张旭的影子在里面,结体正欹大小不拘,行笔疾驰徐缓随意,笔画粗细相间,布局疏密曲直不同,顾盼有序,写来得心应手,天真自然。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刘珏此作落款是用行楷书,工整峭拔,展现出他深厚的书法功力。
正文第一行、第三行齐平,二、四行更短,落款三行也是参差不齐,呈现出一种疏朗空旷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刘珏用笔方圆兼施,如第一行的“孝行”“处闻”用的是圆笔,第四行的“子云”为方笔,第三行的“群”字有圆有方。每行连笔、独字相互循环,但气脉相通,风格统一。几乎每一行都有字笔画特别细,但并不会给人感觉苍白无力,如第一行的“文”字、第二行的“荤”字,反倒显得别有风姿,给作品增色许多。字的大小对比稍显夸张,但不显做作,自然生动。结字左右欹侧,如第一行“陈”字向右下倾斜,第三行的“丹”则向右上,而且通篇向右上的居多。章法处理上枯湿浓淡的变化,把《七律诗》轴艺术水准提升到另一个台阶。这是他辞官后的作品,也是晚年的代表作,诗翰双绝,是他存世不多的精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