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闽南文化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泉州人的“补冬”习俗

文化传承

落叶黄,寒风狂,立冬时节又登场,花带露,月如霜,一天更比一天凉。11月8日,今年的立冬如约而至,这一天,农作物被收进仓库,小动物们开始冬眠,人需要进补。在北方,人们百年不变的是“吃饺子”。这一天对于泉州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依据习俗吃“补”,完成“补冬”这件对泉州人而言颇为重要的事情。

在泉州有一条街叫水门巷,它是小吃一条街,在民间也有人亲切地称呼它为“补冬巷”。水门巷位于涂门街附近,巷子很小,但是泉州人喜欢的补冬食材尽在其中,羊肉、鹅肉、狗肉等俱全。窄窄的小巷子,仅能容一辆车通过。在这条街上,最出名的为陈师傅水门巷火锅店。据介绍,这家店已经营了十来年,每年为迎接立冬,店主都会提前在店里准备许多新鲜的牛肉供给食客。除了这家火锅店,其他老字号也会早早地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将羊肉、鹅肉等烹制得飘香四溢,那一缕缕香气环绕在整条巷子里,并随风一直飘散到中山路口。

泉州靠海,因此许多海产品也成为泉州人“补冬”的上佳选择,比如:大九节虾、红膏蟳、土龙等。由于这些海鲜算是比较高档的食材,一般人家通常不会将其作为首选,所以市场销售量最大的,还得是牲畜类。

在以前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难得尝荤腥,蛋白质的摄入严重不足,而且冬季穿戴的衣物的保暖效果也没有如今这么好,为了能够更好地抵御冬季的寒冷,人们就会选择在立冬这一天吃一顿好的,积蓄过冬的体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补冬”便成为闽南地区的一种习俗。虽然在泉州地区,反复“入秋失败”,但是人们依旧不会忘记“补冬”这天该有的仪式感。

(陈嫣兰)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