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书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淡墨烟云话“白阳”

——兼赏陈淳绘、文徵明题《松菊图》

■安徽安庆 姚悦

书画延至明代,由于帝王的喜爱和重视,朝廷为了充实宫廷皇家的书画收藏,不惜人力物力,大量从民间各方搜罗书画名品。它与宋代体制既有相同处,又有不同处。不同的是,宋皇家直接设立了“翰林图画院”,而明并未明确设“宫廷画院”。实质上,明代宫廷虽无“画院”之名,然内部早有皇家“画院”之实。御用监下设的武英殿中书房,事实上,就是个不以“画院”命名的皇家“画院”,其内部管理的细化程度,绝不逊于两宋。“明四家”后,又相继出现了不少“画派”和名画家,这其中,以大写意风格而名震画坛的“青藤白阳”,就是最具典型的明代画中流派之一。

陈淳(1483—1544),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又号白阳山人,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工诗能文,善书精画,法入宋元,师事文徵明。偶作山水,花卉,花卉(鸟)成就最为突出,是开创明代小写意花鸟画的一代宗师。人们可能要问,怎么一下“大写意”,一下又“小写意”?实际上,“青藤”,即徐渭,是“大写意”画派的一代宗师,对后世影响深远。而“白阳”,即陈淳,是“小写意”画派的一代宗师。他二人在中国写意画的创作上,贡献巨大,故被后人尊为“青藤白阳”。陈白阳是吴中名士,他的诗文词章造诣很深,其境可逼唐宋。其早年绘画笔墨精细,工而不僵,才气超然。中年后,画风遽变,笔墨纵逸洒脱,不落矩规。山水学的是“二米”、高克恭,水墨淋漓畅快,满纸云烟缭绕,颇得氤氲之气。白阳山人不仅开创小写意花鸟画派,更丰富了文人画的内涵意境,打破了层层堆叠的繁缛构图,将“删繁就简”的笔墨,凸显更具文人画笔墨意境。石涛上人言:“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那么石涛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绘画中,笔与墨都含有画家的创作思想,缺一不可,必须互用互通。

白阳山人师从文徵明,文精山水,亦善花卉,笔致清润工秀,颇具笔墨静气,学宋元,得其法,学沈周,得其静,凸显的是文人的儒雅和静气。陈淳个性与老师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相同处,他们都是严谨的文人画家,不同处,文氏笔墨虽有变化,艺术成就也很高,但依旧还是清润工秀、温文尔雅的艺术本色。陈淳的笔墨变化就很大,老子所说的“变则通”,就是这个道理。在此艺术哲理的引领下,聚水墨浩然之气,在工秀笔墨的基础上,渗透水与墨的交融,让画境笔墨更为奇逸开张。难怪文徵明曾开玩笑地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文是名儒,胸中藏有丘壑,看到弟子的进步,心中非常高兴,此乃打趣说笑而已。大文豪王世贞在《州续稿》中说:“胜国(元朝)以来,写花卉者无如吾吴郡,而吴郡自沈启南(周)后,无如陈道复,陆叔平(治)。”可见评价不虚。近代吴昌硕、蒲华、齐白石受白阳山人的画风影响较深,对其评价也特高。

从绘画的角度来说,大写意花鸟虽气势开张,然用笔易犯粗率,若不善驾驭,极易坠入江湖习气。古今大写意花鸟艺术成就最高者,独徐渭、潘天寿二人而已。小写意花鸟,在笔墨的驾驭上,极符合中国文人画的创作精神和艺术审美,画境散淡,内含丰富,笔致易入精微,若笔墨得法,画可入神妙之品。世传陈淳画品较多,然早期工秀细作罕见,中晚画作流传丰富,多珍藏于中外各大博物馆机构中,民间鲜见。

陈淳《松菊图》(见图),墨笔纸本,103.6×35.1厘米,大阪市立美术馆藏。画家用其精擅的小写意笔墨出之,气息散淡,风骨内存,赏后,“淡中有味”的笔墨线条,伴着股浓郁的书卷气扑鼻而来,让人回味无尽。老师文徵明有题:“归来松菓未全荒,雪干霜姿照草堂。种得秫田供酿酒,年年风雨醉重阳。”画家自题:“清霜殄众草,野菊自纷若。抚玩閴(阒)无人,风摇松子落。”甲辰初夏,道复为怀斋表弟作。这“表弟”已无从考?道复认为画得还不错,即恭请老师给题。文看到弟子所画笔墨如此雅逸,非常高兴,略一沉思,题诗以寄。一幅画,师徒合璧,也算得上一段画坛佳话了。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