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
第04版:网事·悦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互联网适老化 需一场双向奔赴

“博物馆门票怎么预约?”“网购的东西不好退货?”……帮父母解决各种手机应用难题,已成为年轻人的日常必修课。

曾劝说我们少玩手机的父母,随着互联网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手机不离手”。但对于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来说,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字化场景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数字化的“快捷”遇到老年人的“慢热”,生出种种“不适应”。消弭这种“不适应”,需要一场“适老化”的双向奔赴。

老年人数字生活走得慢,我们不妨等一等。多点耐心和包容消弭数字鸿沟。“笨办法”最管用,一个简单的操作,教四五遍不会,就多几次循环,少些不耐烦。不能常陪在父母身边,那就用点巧思。

技术上给老人多点关怀。针对老年人吐槽的“麻烦”,多做减法,去掉App中套路繁多的广告植入、徒有其表的界面设置、无实际效果的操作步骤等;针对老人容易受骗等问题,多做加法,增加杂乱信息拦截功能等,让“适老化”真的“适老”。

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上更细致些。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务大厅专设了老年人服务通道,医院为老年人特设了老年专号,电信企业专门针对老年人群体上线“一键呼入人工客服”功能,一些媒体设置“老人喜爱的内容”专栏等,这些适老措施应尽快在各地推广开,让更多老人在数字世界里更加从容、安心。

以上都做到了,老年人会感到而且相信自己“能行”。事实上,不少老年人在网上玩得风生水起。通过变装引发国风潮流的“时尚奶奶团”、分享日常搞笑生活的“我是田姥姥”、教做家常美食的“川味盐太婆”、直播间里教人识字的“拼音奶奶”……经过岁月沉淀,他们将快乐充实的日常生活,优雅、智慧、丰富的人生经验带进社交平台,愉悦自己的同时,给万千网友鼓舞和感动。

我们欣喜于越来越多老年人“触网”,但也要看到,随着老年人深度参与数字生活,互联网“适老化”不是已经完成,而是刚刚开始。

老年人的数字困境需要被看到、被理解,白发、皱纹里的人生智慧,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放大镜、传播器被看到、被认可。(新华)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