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第04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据《石狮日报》报道,湖滨街道曾坑社区新兴五路一段百米长的下水管道,系20年前由居民集资修建,近期因破裂致污水外溢。为推动事情尽快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多方走访,推动大家共同出资,又向环卫公司争取部分支持,不到一个月便完成改造。

为政之道,民生为要。增进民生福祉,并不是非得有轰轰烈烈的大动作,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琐碎小事也可以让百姓有获得感。修复一小段下水管道、约5万元改造费用,相比常规项目建设以及动辄百万千万的投入,这个数额实在是不起眼,这样的“小事”也确实吸引不了眼球。但对于周边群众来说,却实实在在办了件好事。易地而处、将心比心,想来大家都会不吝给促成此事者点个赞。

如何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当下各级各部门正在共同作答的大课题。突出“民生幸福”重点、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其实便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给出很好的答题方向。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指数,需要直面群众诉求。因为面广量大,做好民生工作不可能“一拥而上”、一蹴而就,更重要更可行的是因时、因地制宜,找准阶段发力点、提高治理精准度。简单说,就是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入手。老百姓当前有什么烦心事、揪心事亟待解决,政府部门就往那个方向努力。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带头,主动沉入一线、认真倾听民声,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确保施政接地气、贴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指数,重在敢于担当作为。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查摆出问题症结,更要推动事情解决。很多时候,需要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全方位做好各方的思想工作,可以说费心费力甚至也费时。然而,越是艰难越向前,这就需要基层不避难、不推诿,敢于担当更要善于作为,通过“十指弹钢琴”,做好统筹兼顾工作,有效凝聚起每一份有为之力,共同促成民生好事办好、实事办成。

不论是想不想做还是会不会做,说到底,这其实是个价值观问题。正如网友说的,你把百姓装在心里,百姓自然把你举过头顶。这需要各级各部门更好站稳群众立场,把为民办实事、为民谋福利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让“民生”跟着“民声”走,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此,才能让老百姓的“笑意写在脸上”、幸福指数不断上升。(康清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