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吴伟忠
楹联是一种联句文字和书法艺术相结合,并广为人们所喜爱的艺术形式,兼具书法艺术欣赏和实用装饰的功能,通常见于各类殿堂和厅室内外。楹联书法也是书法爱好者和收藏投资者较感兴趣的一种书法形式,数百年来长盛不衰,成为我国艺术品领域中一项颇具特色的收藏佳品。
楹联渊源可追溯到唐朝以前,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以自己独特文化功底为后人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名句佳联,如岳王庙里的“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包公庙里的“遗像至今传铁面,直臣岂肯作金钩”。这些都凝聚着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美好未来的祝福。自明清以来,楹联便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上至宫廷内院,下至村野农家,皆有楹联的踪迹。往大里说,楹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从小处看,楹联在中国传统民俗中也是举足轻重。即便在当下,每当我们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时,会发现许多山门、庭院、亭阁、大殿都有很多千变万化、妙趣横生的楹联,可说是无联不成景。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或民间婚丧嫁娶等重要活动,楹联仍是不可或缺之物。楹联还有百科全书之美誉,对少年儿童有启蒙教育作用,引导人们向善,传播文化知识。现今每年央视春节文艺联欢晚会上,展示楹联作品也都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在楹联的收藏和投资中,首要关注的是名家作品,一般来说名头越大价值越高,像孙中山、弘一法师、康有为、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李可染等人的楹联,往往成交价很高;反之名头越小,价格则越低,与大名家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楹联的价值还取决于其本身的书法艺术,因此只要是吴昌硕、赵之谦、于右任、齐白石等大书法家的楹联精品,一般都有上佳的市场表现。楹联创作大多数是用来馈赠,创作者的艺术成就、名气,以及受赠者的名气也是评判楹联价值的重要因素。业内人常说的“名人对名人”,即创作者、受赠者皆为名家,这样的楹联作品价值更高。如果双方是亲友、好友、师生关系,或者双方还涉及某个重要的事件、某件作品有故事,这件作品价值也高;楹联的价值还受到字数、字体的影响,比如十一言楹联要比七言楹联价格高,七言楹联要比五言楹联价格高;字体一般以篆书价格最贵,其次是行草、楷书、隶书。另外,楹联的创作年代也很重要,一般来说,明代的要比清代的价值高,清代的要比现代的价值高。
总体而言,在楹联、立轴、横幅、手绢、册页、成扇等书法形制中,楹联无疑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因此,收藏名家楹联是十分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