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第10版:大众收藏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老物件述说春灯故事

1986年东山岛县城街头的虎年新春谜会

■福建东山 林长华

连日来,福建各地丰富多彩的庆新春和贺元宵活动火爆全网。尤其别具特色、轮番上演的传统民俗活动,让人们不论是在现场还是在线上,再一次感受到地道的年味。然而,笔者收藏的一张38年前的元宵节老照片,却把我唤回到1986年的那场新春灯谜会。

记得1986年新年过后,我的家乡福建东山岛的宣传文化部门就开动“宣传机器”,紧锣密鼓布置海岛春节文化活动。我当时在县直某机关办公室供职,距2月9日春节的半个多月前,单位领导想扩大单位的社会影响,决定举办一场新春灯谜会。“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显然,领导知道我平时喜欢制谜猜谜。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场对外开猜的谜会得多备一些灯谜,起码得有三百条吧。那年代,灯谜资料稀缺,即便是文化馆油印的灯谜内刊也难以找到,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除了自制一些,只好带上笔记本到图书馆翻查旧谜凑数,然后买来五颜六色纸张,裁成长条谜笺。因怕泄露谜底,我把自己关在单位宿舍抄写。

谜会地点选在东山岛县城人流量最大的新城路,“谜台”借助街边的围墙布置:上方横挂红布贴金字的灯谜会会标,用几条铁线横钉在围墙上,下面横钉几条铁线,铁线挂着几十支夹谜笺用的铁夹。单位一位领导和工会主席协助我,一个粘贴谜笺,一个递送奖品。每猜中一条谜,奖励“水仙牌”(每包时价0.27元)和“海堤牌”香烟(每包时价0.33元)各一支、糖果两三颗。于今看来,奖品实在太寒酸。可在那时,两支香烟不无诱惑力,猜众绞尽脑汁猜想。

为了热场,吸引猜众,我制作的灯谜难度适中。记得有一条是“大楼商场”(市名),有个青年猜“厦门”,基本猜对。我认为尚不够精准,就不给奖。有些猜众说我要求太严苛,我只得耐心解释:“大楼”理解为“厦”是可以,后两字“商场”猜“门”,显然不对,应加上个“市”成为“门市”才完美。正月是“虎月”,虎月举办虎年灯谜会,更要有应景的“虎元素”。翻检我当年的灯谜笔记本,泛黄的纸上记着多条虎谜:“谜笺”(三字常言)谜底:纸老虎;“夜老虎”(字)夤;“妈妈属虎”(《水浒传》诨名)谜底:母大虫;“谜格我不懂”(成语)谜底:虎口余生……这类虎元素灯谜适时应景,备受灯谜爱好者喜爱。

东山岛有句气象谚语:“寒在正二月”,春节期间的天气特别冷,记得举办街头灯谜会那天,海岛风大气温低,又是在无遮无拦的室外,寒冷程度好比“雪上加霜”,但在场的人们情绪异常高涨。那时候,海岛人节日文化生活贫乏,一年中难得有“灯谜盛宴”,围观看热闹的群众竟比猜灯谜的人多出几倍,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我们本来打算中午12时收场,岂料大家一再要求延时。等灯谜会结束时,我已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也难怪,为布置谜台,我起大早匆匆吃了早餐就踩着自行车出门。待到谜会结束,三人本想吃顿新春大餐,岂料县城几间简易搭盖的“点心场”闭门谢客,按闽南年俗要歇业到“初五更开”(正月初五)。我们三人到处吃闭门羹,只好各自回家炒剩饭吃。那年代的人大都能吃苦耐劳,加班加点也常有,且不计较什么补贴报酬。可以说,那个虎年春节,我主持的新春谜会,是名副其实的“累并快乐着”。新春头一天炒剩饭吃,也让我记住了38年。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