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第05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把学生“心事”放心上 赋能孩子健康成长

继法治副校长、食安副校长后,3月4日起,在市第四实验小学,师生又迎来了一位“心理健康教育副校长”。当日,学校专门举行聘任仪式,在石狮中小学首设心理健康教育副校长,强化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详见3月6日《石狮日报》三版)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大约有2.8亿人患有抑郁症,每年有超过70万人因为心理疾病而自杀身亡。自杀是15—29岁人群的第四大死因。

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扩展延伸至大中小学生群体,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儿童青少年是每个人身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积极干预、正确引导,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是当前教育的“必答题”。今年全国两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依旧备受关注,代表委员们从“家校医社”联动服务机制、构建“全生命周期”生命教育体系,打造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中国模式”、将心理咨询纳入医保等方面提出许多思考和建议。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但是公众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等的认知率仍比较低。当前,一部分家长和老师对心理问题缺乏认知,认为孩子的焦虑、哭泣、暴脾气等是矫情,过段时间就会好,无需干预。也有的把心理健康问题泛化,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给孩子贴上“心理疾病”或“抑郁症”等标签,这无疑会加重其心理负担。科学理性看待心理问题成为首要原则,既不能漠不关心,也不能过度恐慌。我们在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的同时,也应强化全社会的心理健康科普。

守护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应多方联动。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心理问题的成因。对于学生而言,学校、家庭、社会都会在不同方面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比如学业压力、同学间的矛盾及父母争吵、家庭经济困难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情绪。巩固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协调家庭、社区、医院等各方面资源,多方协同育人,才能系统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任重道远,却是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答题”。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才有每个家庭的岁月静好。只要家校社协同发力,孩子的成长道路定会有肥沃的土壤。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心理韧性,只有自己足够阳光,才能照亮孩子心里的角落。

(许玉妮)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