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网事·悦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当代文学的“心灵地图”

《倾谈录:深度对话鲁奖作家》舒晋瑜追踪采访35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和7位鲁迅文学奖评委的访谈录,全书以“鲁奖”为切入点,从创作与评奖两个角度透视中国作家与文学界,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佐证,描绘出一幅当代文学的“心灵地图”。

舒晋瑜,《中华读书报》资深记者,著有《深度对话茅奖作家》《中国女性作家访谈录》《以笔为旗:与军旅作家对话》《风骨:当代学人的追忆与思索》等,曾获中国第六届报人散文奖、第四届丰子恺散文奖。

《倾谈录:深度对话鲁奖作家》的访谈范围涵盖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散文杂文奖、诗歌奖、报告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翻译奖七个门类,受访作家包括从第一届到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家以及七个门类的评委。

评论家认为,舒晋瑜的访谈具有明显的文学批评品质,从而大大增添了其访谈的分量。访谈是记者常用的一种文体,它有着将新闻向深度挖掘的优势,舒晋瑜活用了这一文体,从而将自己在文学批评上的思考更紧密地与文学现场联系在一起。

舒晋瑜的文学访谈是一种“更综合、更立体、更有自主性”的访谈。在访谈中,舒晋瑜并不是完全以记者的身份在采访,更多的是以学者的身份介入其中,以研究者的高度和深度在与作家们对话,因而她所呈现的访谈既有作家们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也有对当代文学的宏观思考和整体把握。

舒晋瑜以自己一贯的勤奋、真诚、专注、严谨,耐心为中国作家立传。在访谈中,她不仅要适应作家们不同的表述方式,还需要去解读那些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思想。这些她都做到了,本书也因此具有其自身的文献价值,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份史料档案。

舒晋瑜文学访谈的文学品质还特别体现在强烈的“现场感”上。记者的写作同样具有“现场感”,但作为文学批评的“现场感”更强调对文学创作现状和走势的整体把握。通过这些具有“现场感”的深度采访,舒晋瑜为我们画出了作家们的“众生相”。

《倾谈录:深度对话鲁奖作家》这部访谈录是舒晋瑜对文学进行整体把握的一项成果。鲁迅文学奖是推进当代文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文学奖项和文学活动,舒晋瑜围绕鲁迅文学奖的宗旨与作家的文学追求之间的互动关系来设置话题,不仅充分展现了鲁奖作家的风采,而且对鲁迅文学奖进行了深刻剖析。

理想的访谈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相互碰撞,相互激发,是一场智力和学识的博弈,也是情感和思想的对话。长期耕耘在文学现场,舒晋瑜熟悉的不只是某位作家的某部作品,而是全方位了解作家作品的发展、变化,了解作家在文坛上所处的位置。

因此,舒晋瑜的采访,有着文学批评家的深度、敏锐和审美,也有着一个文学观察者的整体性视野,既能够从作家的生活小事入手,挖掘作家的精神脉络,又能从文学修辞、文化场域等专业角度对作家作品的内核进行思辨性探讨。

阅读《倾谈录:深度对话鲁奖作家》,就好像在聆听一堂堂火花四射、妙趣横生的“文学课”,通过该书读者可见证35位鲁奖作家的心路历程,进而眺望中国当代文学的奇异风景。

(黄成)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