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24日,石狮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大班段两个班级,先后前往永宁镇沙美狮阵武术馆、沙美狮阵文化研学基地和华山古民居,认识刣狮文化、体验“火鼎公婆”、欣赏闽南古厝,从小种下“文化认同、热爱家乡”的种子。(详见3月25日《石狮日报》二版)
近年来,传统的非遗文化愈发引人注目。如何将这些珍贵的文化传承给下一代,让非遗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关,“接力棒”就是通关的其中一把钥匙。
3月23日、24日,石狮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大班段两个班级的活动,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孩子们在沙美狮阵武术馆和华山古民居中,感受刣狮文化和“火鼎公婆”的魅力,体验闽南古厝的历史底蕴。这不仅是一次校外研学活动,更是对非遗文化的生动诠释,让我们看到了“非遗从娃娃抓起”的实践路径。正如该园园长陈有雪所言:“传承弘扬‘狮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增进孩子们对家乡的认识、热爱,一直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文化责任。
非遗不应只是停留在纸面上、书卷上的几页文字,而应是鲜活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与体验之中的事物。如今,很多学校让非遗直接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零距离领略非遗的美好,也让很多孩子成为非遗的“粉丝”,这就是“接力棒”的力量,让非遗的活化浸润他们的心灵,提升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参与感、认同感、自豪感。走近非遗活动,孩子们不仅仅是观赏者,更是参与者和体验者。身临其境参与,让孩子们不仅受到文化的熏陶,更是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非遗文化的传承绝非一蹴而就,“接力棒”是否能够接得住、接得稳,除了学校的努力,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接触非遗文化的机会和平台。同时非遗传承要受到更多孩子的钟情和喜爱,必须给他们多一份新意和惊喜,只有让非遗项目传承上“新翻杨柳枝”,非遗才会得到更大接纳,也才能有更多的“流量”,让其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青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