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桔
从小到大,母亲用满满的爱,为我铺起一条温馨的成长路。母亲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像在我心中烙下印子一般,在给我美好回忆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影响着我。
小时候家住农村,平时邻居小伙伴调皮做错事,被父母打骂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可母亲从来都舍不得骂我们一句,更不曾打过我们。
或许因为我是个早产儿,是母亲熬了无数个夜晚在担惊受怕中拉扯大的,又或许是因为我那因难产而夭折的小三哥让母亲明白生命的不易,母亲待我,皆是温柔和疼爱。偶尔我做错事,她最多就是严厉地说我几句,告诉我下次别再那样了。
印象中唯一一次,母亲拿着一根小棍子要打我,可也只是拿在手上挥一挥而已。当时我还没到上学的年龄,父亲去工作,姐姐、哥哥去读书,就剩我整天在家里当母亲的“小尾巴”。
那是个夏日午后,日头亮得晃眼。母亲拿上尖杠绳子、砍刀要上山砍柴。估计担心带我去的话,太阳大、路又远,会晒中暑,母亲就把我寄在伯母家。可我觉跟伯母待在家里实在无聊,又正是粘母亲的年纪,于是,母亲前脚走出门,我后脚边哭边追上去。母亲好言劝我回去,还承诺会带山上的野果回来给我吃,可我就是不肯,哭着揪住母亲的裤管不放手。
母亲有些生气了,顺手在旁边的树上折了根细树枝,高高举起来,对我说:“回不回去?”看母亲扬起的棍子似乎要落下来,我被吓得松开了手,哭着往回跑。跑到门口,转头朝母亲的方向看去,泪眼蒙眬中,只见母亲还站在原地挥着树枝对我嚷着:“赶紧进去,听话,别乱跑。”那情景,经过几十年光阴淘洗,如梦般遥远却又如画般清晰。
后来我上学了,母亲对我的学习要求并不高,从没要求我要考第一名之类的。只是经常会对我们几个孩子说:“妈因为没读书,吃了很多苦。你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才不会像我这么辛苦。”与学习相比,她倒是更在乎我的健康。
记得有一天早上,母亲因为干活太累睡过头了,煮熟早饭已经快到上学时间。母亲盛好粥要我吃了再去上学。眼看要迟到了,粥又很热,根本无从下口。我急得快哭了,便说:“来不及了,我不吃了!”说完背起书包便要走。母亲又急又气,堵在门口说:“你要不吃饭,就别去上学。”看着母亲生气着急的样子,我只好把那碗粥吃完再去学校。
母亲是个急性子,不但不会凶我,每次我完成一件事,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也总能得到她的夸奖。比如,我去放牛,赶牛回家后,母亲看着牛那圆鼓鼓的肚子,会夸我很会放牛,让我觉得如果不是我去放牛,我家牛就没办法吃得那么饱。
又比如小伙伴们去割草,我也吵着要去。割了半天,挑回来的不过是一小把松松散散,刚够铺满畚箕底的草。可是母亲会很高兴地夸我:“我们婴子真厉害,会割草了。”其实,那些草让母亲来割的话,也就只有一把。可母亲的肯定,让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母亲用她满满的爱与呵护,让我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母亲对待我们的态度,也影响到我成年后对待孩子的态度。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时,我也会像母亲一样夸他们。虽然这种事在别人看来,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当我在夸孩子时,我能体会到母亲当年夸我时的那种自豪和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