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第08版:书画/紫砂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扎根黑土 写意山河

——再说王殿辰的山水画

《月上中秋》 180×150厘米

《山里红了》 190×150厘米

王殿辰,笔名依土。1954年生,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铁岭水墨画院业务院长。作品18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各类展览,并被烟台美术馆、黄海美术馆、铁岭博物馆等机构收藏。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界》《美术大观》《东方收藏》《辽宁日报》《美术报》《铁岭日报》等多家报刊,并被辽宁电视台、铁岭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王荐

铁岭美术家以工笔国画为主,其他画种为辅,在全国各类展赛摘金夺银,国家级会员近百名,极有影响力,其中以水墨画参加全国展并成为全国会员的共有三位:杨一墨、王作千,另一位就是王殿辰。

王殿辰,号一土,又号依土。我曾在十七年前为其撰文评画,拙文曰:他深深爱恋辽北这方黑土地,这片土地是他的根,是他的命,他要为这方土地代言立传,这应该是他取此笔名的深意所在。这片土地给了他生命,给了他创作的源泉,给了他声望和希望。他看起来没有艺术家的派头,倒地地道道像个农民,辽北人的淳朴、真诚与豪爽在他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因此,圈里圈外比他年龄大的人叫他“老殿”,比他年龄小的人叫他“殿哥”“殿兄”,他就是这么个土生土长的画家。

近些年他一直保持当年的干劲,像勤劳朴实的农民一样,扎根黑土,“土里刨食”,把大多时间用在写生上,画家乡,画东北陕北华北,壮心胸,开望眼,练腕力。回到画室还是画,三年疫情更给了他潜心作画的条件,心无旁骛,醉心于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一幅幅长卷,一组组条幅、中堂,一个个斗方,脱颖而出,让人艳羡。他还练书法,淬炼线条质量和水墨功夫。请人看画,举办展览,召开研讨会,虚心听取师友意见。近几年又发挥余热,课徒授业,教学相长。作为一位山水画家,殿兄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把对家乡、对祖国山山水水的挚爱熔铸其中,画出了富有深情真爱的一件件作品。他的画传承中国画传统,注重水墨的味道,突出线的含蓄蕴藉、圆厚浑朴,同时又能借鉴西画的用色、构成等方法,在写实基础上提炼、归纳、造境,使其对山川的写照得以升华。随着功力的积累和眼界的开放,以及人生阅历的增加,他的水墨画由当年的黑厚重拙,逐渐走向浑厚华滋、鲜亮悦目,他的线、块、面结合得更加浑然一体,极富张力和感染力,得到业内外人士和藏家的佳评赞誉。

殿兄前几年的工作室与我相邻,门前有一棵古柳,粗壮高大,枝干丰满,绿意满眼,让我为其起斋号,因此为其题写了“柳荫堂”。他有莳花养鸟的爱好,厨艺也不错,东北农家菜做得好,时不时邀三五好友到他的画室一聚,我自然是常客,我们经常在一起拼酒品茶,谈艺论道,闲话聊天,那是极为开心而难忘的岁月。去年他的工作室搬迁到别的地方,虽然不能常见面,但殿兄一有新作就用微信发给我,看到他新作频出,真的为这位年届古稀的老兄高兴,并深感倾慕。殿兄近日又受邀参加展事活动,嘱我为文,述其近况,因记所见所闻所感以应命。忽然想起他迁出柳荫堂临行我曾漫成一律赠别,抄录于此分享给诸君,以记我们的友谊和对殿兄的祝愿:

欣为同道又同乡,

幸结芳邻两载长。

纵酒笑谈天下事,

挥毫劲写定中狂。

山川在抱三生幸,

花草盈庭四座香。

老殿壮心犹未已,

再涂新作赶齐黄。

(注:齐黄,齐白石、黄宾虹)

2024年4月18日于放斋

(作者系辽宁省书协副主席、铁岭市书协主席、辽宁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