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2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城市考古重要成果,发布浙江省绍兴市稽中遗址、江苏省盐城市盐业考古、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江苏省淮安市城市考古4个考古项目新进展、新成果。
稽中遗址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是一处战国两汉时期高等级建筑遗址。2024年,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战国时期遗存,包括1组大型建筑基址和1眼水井;发现的汉代遗存主要为建筑基址、水井、马坑,尤其首次发现包含墨书“会稽”“山阴”地名的汉代木刺实物,以及汉代墨书“如律令礼”文字陶片,成为两汉郡县考古的重要发现。
盐城沙井头遗址等一系列盐业考古发现,对研究西汉以来中央政府对沿海地区盐业的管理,以及不同时期制盐工艺的技术传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景龙门遗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原是北宋东京城内城北墙中部城门。2023年至2024年的发掘显示,城门整体结构为一门三道式,由门道、隔墙及两侧墩台构成,通阔约60米、进深约19.3米。相关考古负责人在会上介绍,景龙门遗址是目前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对该城门遗址进行形制复原,宋徽宗的《瑞鹤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萧照的《中兴瑞应图》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淮安庆城门遗址、新路遗址、板闸镇遗址3处考古新发现反映明清时期大运河沿线市镇发展、人地关系演变与河道治理与变迁的历史。
(记者 尼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