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10版:闽南故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记华侨在菲律宾支持中国抗战事迹

王立璇(1879—1948),永宁西岑村人。30岁左右,王立璇随堂兄前往菲律宾谋生。起初,在堂兄米店中当学徒,不久后,创办石灰厂,出售石灰、水泥、沙土等。他起早摸黑,刻苦经营,逐渐发家。后来,他收购旧铁器,经营铁业,继而与美国接洽进出口业务,不久即成为菲律宾著名铁商,曾任菲律宾华侨铁商会名誉主席、溪仔婆中华商会名誉董事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王立璇四处奔波,号召抗日救国,并带头捐款献物,支援祖国前线军民抗战。同年7月16日,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成立时,他被推选为委员,更是全力以赴,呕心沥血,矢志不渝。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入侵菲律宾,王立璇被日军逮捕,财产也被抄封。敌人先施以利诱,后严刑拷打,但他均不改爱国初衷,拒绝与敌人合作,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

颜文初(1882—1942),石狮钞坑村人。幼年在村中读私塾,宣统元年(1909),颜文初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得拔贡。 辛亥革命后,颜文初任泉州中学学监。 1913年,应菲律宾《公理报》报社之聘,颜文初前往担任编辑,主编《说林艺苑》。在与保皇派的斗争中,在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军阀、传播革命思想等方面,他犀利的笔锋、进步的思想,深获广大读者喜爱。1918年,他任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第六任校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成立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颜文初担任该会委员,负责宣传抗日工作,号召侨胞抗日救国,并身体力行帮助征募冬衣,发动组织捐款支持抗日,号召抵制日货,率领学校师生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李逢耀,永宁镇塔石村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1893年,李逢耀前往菲律宾谋生。初到菲时,他先当店员,后与人合办万发杂货店(批零兼营),由于经营有方,业务蒸蒸日上,逐渐发展成为万发兄弟股份有限公司。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李逢耀被推选为南甘马仁省华侨救国会委员,参与领导侨胞募款支援抗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甘马仁省华侨抗敌后援会成立,李逢耀被公推负责该会财政,后任主席。他积极号召侨胞抵制日货,打击奸商,并努力筹募款项、药品,支援祖国人民抗日。

李秀峰,永宁岑兜村人,生于1917年。1932年12月前往菲律宾谋生。1934年,他在烟商零售部当店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秀峰奔走呼号,帮助征募寒衣,号召抵制日货,发动捐款,支援祖国抗战。1938年4月,李秀峰参加菲律宾华侨店员救亡协会,被选为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中路区分会成立后,李秀峰被推选为秘书长,并与他人负责《群声壁报》,宣传发动侨胞抗日救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秀峰毅然辞工,专门从事地下革命斗争。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日子,是铭刻于每位中国人心里的耻辱之日,是每一位中国人不能忘记的日子。在这特殊的日子,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形式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本期让我们一起铭记那些在海外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且鲜为人知的华侨。

李中敬,祖籍永宁洋厝村,1911年生于菲律宾南甘马仁省那牙市,幼年父母先后去世,由叔父抚养。他1925年返国就读于厦门十三中学,1928年返菲,与一堂亲合作经营杂货店,并在华英小学担任体育教员。

1932年,“一 ·二八” 淞沪抗战爆发后,李中敬在那牙市组织华侨抗日义勇队,率队前往上海,准备投入战争。不料抵达上海时,战事已经结束,该队遂自动解散,各自返菲。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中敬更是尽心尽力投入抗日救国运动。除积极参与募捐筹款外,他四处奔波,宣传发动,号召侨胞积极行动,支援祖国抗战。

李清泳(1921—1004),永宁镇港边村人,1938年前往菲律宾谋生。抵菲后,李清泳起初在马尼拉一华侨商店当店员。1938年,他加入菲律宾华侨店员救亡协会,继而参加各劳工团体联合会(简称“劳联会”)等抗日团体,担任宣传干事、代理宣传部长等职务。李清泳积极发动侨胞捐款,汇到祖国,支援祖国抗战。后来,他又团结了一批爱国人士、进步华侨青年,组织“拓荒团”与“友谊社”,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据李天锡所著《石狮华侨》记录,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菲律宾怡朗华商中学青年教师陈曲水、郑士美、张幼庭、黄重凯、高作楫等人就常利用学校周会宣传抗日救亡,并于1936年正式成立怡朗华侨抗日救亡协会(简称“救亡协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救亡协会”女会员黄昭征(永宁高标奢夫人)、陈鼎元、陈漱凤等人组织怡朗华侨妇女救国协会,挨家挨户向华侨募捐;同时,组织华侨妇女在星期六、星期日赶制救伤袋。然后,他们把款项和救伤袋寄往香港,交给宋庆龄,由她转交给八路军驻港办事处,支援八路军、新四军抗战。自1938年1月始, “救亡协会”先后组织4批20多名华侨青年会员回国参加抗日战争。

编后语:

这些华侨来自各行各业,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客居他国的中国人,只要是对祖国抗日有益的,他们都会全力以赴,甚至牺牲自己。相信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代奋发进取、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笔者在采写过程中,脑海里不禁回荡“洋装虽然穿在心,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王秀婷 文/图)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