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欢将美食和美女联系在一起,拿美女轶事入馔下酒的不在少数。在石狮蚶江、古浮一带浅海滩涂上有一种稀有的海蚌,用其制作的佳肴以四大美女之一命名——西施舌。
清代吴仪洛撰写的《本草从新》记载:“补阴,益精,润脏腑,止烦渴。”清代,王世雄的《随息居饮食谱》中也称西施舌有“开胃,滋液养心,清热息风,凉肝明目”的功效。
闽南人吃海鲜讲究原汁原味,西施舌本身味道鲜嫩甘甜。通常,闽南人只需将其入清水煮熟,撒上一点食盐,就能够品尝出其至鲜至美的味道。要想鲜上加鲜,则可以用鸡汤来汆煮。一盅热气腾腾、透亮的鸡汤端上桌后,将洁白如玉的西施舌倒入汤中,略汆一会就可以吃了。看着清淡,却将闽菜所讲究的“清、淡、鲜、脆”全部囊括其中。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西施舌具有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少脂肪的营养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为何取名“西施舌”?则有颇多说法。民间有一种说法是,海蚌肉嫩味鲜,形体洁白美丽,足部似人舌,白里透红,故美称为“西施舌”;也有说是沉鱼之貌的西施,遭越王勾践的夫人嫉妒而被沉江,有冤无处诉,化为西施舌。在浩若繁星的软体动物中,西施舌甚为珍奇,不仅成为宴席上的佳肴,还名扬海内外,在东南亚、日本和我国港澳地区备受欢迎。 (陈嫣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