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09版:书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博古画出“锦灰堆”

《遗粹》

《沧桑》

《集萃》

《劫余》

《岁月》

■江苏南京 王德安

“锦灰堆”又名八破图,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品之一,也是博古画的一种。博古画是展现文物之美,而锦灰堆以残破的文物片段堆积构成美的画面,包括集破、集珍、打翻字纸篓等方式。

“锦灰堆”非常真实地描绘古代文人雅士书房所常见的杂物。外国的“维纳斯”和中国的“锦灰堆”都是展现残破之美的典型。

“锦灰堆”具有三维视觉艺术特点的写实画法,如:古旧字画、废旧拓片、青铜器拓片、瓦当拓片、虫蛀的古书、废弃的画稿以及扇面信札等。

绘制图中所描绘的杂物必须是破、旧、污、虫蛀、火烧、撕裂状,方能显出古朴典雅、古色古香、雅趣横生。古旧书画、破旧折扇执扇、青铜器拓片、碑拓、虫蛀的古书、信札等都可入画。

“锦灰堆”必须善书各种字体,真、草、隶、篆以及古印刷体,善模仿各家书体,做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

“锦灰堆”布局奇特,看似杂乱无章,实则井然有序,有中国画的疏密聚散、浓淡干湿,更要相互映衬、件件逼真。

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下设博古画院,画家们注意到了“锦灰堆”这种画法。李绍斌先生博学多才,古典文学基础深厚,最近推出五幅“锦灰堆”画,分别是《遗粹》《沧桑》《集萃》《劫余》和《岁月》,充分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让我们逐一欣赏他的画,品味他的配诗。

《遗粹》画面上拓印了瓦当、残碑、木雕,还有汉代的五铢钱、宋代的大观通宝、大金国金世宗的大定通宝、王莽货布和太平天国的钱币等,以上这些都是当时的珍宝,撷取一鳞半爪用来装点书斋,这其中留下多少对历史的反思。

《沧桑》画面上是六朝瓦当、汉瓦当、明代琉璃瓦当,还有汉砖雕。正如作者的诗“历经沧桑巨变,唯余断瓦残砖”。妙的是画中有两只争斗的蟋蟀,回答了作者诗中的设问:“秦宫汉苑何在”?不就在野草秋虫的断瓦残砖中吗?!

《集萃》聚集了明清的青花瓷片,画面有抚琴、骑驴、弈棋、观画、折梅、赏菊等。琴棋书画诗酒花,这些美好的生活场景,原本应该出现在庄生梦里的逍遥之境,但被打碎了,只能在纸上回忆它的芳华。作者诗中提到“庄生梦”却没有画蝴蝶,而画了两只天牛,天牛长相好看名字好听,同时也是一种宠物,是不是暗喻,这堆青花瓷片也是“瓷片族”宠爱之物?

《劫余》焚烧过的经史、书法、书卷、册页等,是天灾人祸之后的幸存“锦灰”。从画面中读者即可感悟到劫后余生的文化馨香。我们就像那两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是被馨香吸引来的小精灵。作者在“锦灰”上画蝴蝶,堪称神来之笔、点睛之笔!

《岁月》画面上都是些珍贵瓷器的残件:鸡头壶、青花碗、黑釉白花梅瓶、郎窑红玉壶春瓶等。这些精妙的瓷器,虽然“受尽劫波”破碎了,仍不失为神龙之鳞甲。“劫波”不仅打碎了精妙的瓷器,也消磨了我们的青春岁月。

绍斌先生的五幅“锦灰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一般博古画“锦灰堆”都是平面的,而绍斌先生的“锦灰堆”却是立体的,而且加上小虫,静中有动,为“锦灰堆”博古画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开了先河,意蕴深远,可喜可贺!

我不会画画,也不谙平仄,作打油诗一首代喝彩:锦灰一堆千年史,残缺入画亦入诗。博古博得沧桑美,妙笔复活“维纳斯”。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