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或许留意到,这个暑期,石狮不少学校在其微信公众号都发布了一则主题一样的消息,那就是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地,有需求者可提前预约,并在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前提下入校运动。
实际上,这也是石狮对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具体贯彻落实。据教育主管部门公微消息,我市共有28所中小学校被确认为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试点学校,目的就是在保障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基础上,发挥学校体育场地服务社会的功能,给居民提供良好的锻炼场所,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战略深入实施,群众健身热情高涨。参与健身锻炼的人越来越多的同时,如何解决专业化健身场地、体育设施相对不足的短板,成为推动群众体育工作深入开展必须直视的问题。盘活“沉睡”存量,让“家门口”的优质场地资源“活起来”,成为各地破题的方向。其中,在体育场地中占比较高的校园体育场地,更是成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满足“健身去哪儿”需求的重要挖潜对象。
笔者查阅资料获悉,早在201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就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彼时石狮也开始试点启动学校场馆对社会民众开放,8所学校被确定为首批试点校,并视条件成熟情况,逐步在节假日期间有序向社会开放。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联合下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指出,要推动健身场地全面开放共享,其中提出“已建成且有条件的学校要进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新建学校规划设计的体育设施要符合开放条件。鼓励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实行免费和低收费政策”。
当然,在落地实践中,如何让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这项利民之举长久持续下去,在市民与学校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双向奔赴”,对地方和学校而言,也是一个重大考验。问题很简单: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并不以营利为目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定的损耗,其维护维修以及校园安保、卫生保洁、车辆停放、秩序管理等,都将增加学校的成本支出、加大校园管理难度。这些共性问题如果找不到“最优解”,难免影响开放的积极性和实际成效。
因此,要把这项好事办好办实办久,需要下一番功夫去实践探索。
笔者查询到,有城市对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每年给予补助用于相关管理人员的成本支出;有城市由政府牵头将学校体育场馆“管理外包”给第三方专业机构,收取低于市场价的费用;部分城市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信息化管理,组建第三方运营团队,搭建“一键预约”平台,在提高设施使用效率、提升社会效益的同时,降低了管养成本、剥离了安全责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也乐见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政策支持、学校主动、社会参与的局面,让学校体育场地在保障师生教学使用的基础上,日常可以更好、更安全、更有序地向社会开放,为丰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蓬勃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康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