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 马保堂
说起收藏,我独钟于铜墨盒。几十年来,先后集藏到名家铜墨盒十余件。这些藏品所刻制的诗、书、文、画、印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可谓气象万千、玩味无穷。
其中,有一方清末民初“五老神仙”对弈白铜墨盒,边长10.6、厚3.8厘米,重量为595克,以其尚佳品相、独特设计、细致刻工及优美意境,得到多位铜墨盒收藏行家及研究人士赞同。
这方白铜墨盒,品相较好,质地(主体)为白铜,含银量较高,底部为红铜。包浆泽润,墨盒四边、四角都打磨为圆形,手感非常好,观感也舒服,里层石板等齐全。底部刻有“文华”二字印鉴,为清代专业铜刻作坊。有专家、学者考证认为,此件墨盒应出自清末民初铜刻名家之手。
墨盒中央主题图是五老神仙对弈。传说五老君是道教初期的五方神灵,亦称“五帝”。五老君是三清还没成为大流之前地位最高的五位神仙,本是历代帝王祭祀的对象,后来纳入道家的神仙体系,“在天中则称五老上帝;在天文则称五帝座及五方五星;在神灵则称五方五帝;在山岳则称五岳圣帝;在人身则称五脏神君”。他们与元始天尊一样,非后天学而得真者,为天地开辟之前的先天神灵,所以又称元始五老、五行之始、五气之祖。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五老君没有具体职司,但地位崇尊。此五位天神,盖源于古之“五帝”传说。
那么五方五老是哪几位呢?东方青帝青灵始老九炁天君东方青帝,头戴青精玉冠,衣九气青羽衣,常驾苍龙,建鹑旗,从神甲乙,官将九十万人。南方赤帝丹灵真老三炁天君号曰赤帝,头戴赤精玉冠,衣三气丹羽飞衣,常驾丹龙,建朱旗,从神丙丁,官将三十万人。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是三清还没成为大流之前地位最高的五位神仙之一,本来是历代帝王祭祀的对象,后来纳入道家的神仙体系;西方白帝皓灵皇老七炁天君,司时之神。他最初建立的国度在山东省东海之滨的日照地区。王莽篡位时,他手下大将公孙述割据了四川。公孙述在公元25年自称“白帝”,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山亦改名“白帝山”。北方黑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号曰黑帝,头戴玄精玉冠,衣玄羽飞衣,常驾黑龙,建皂旗,从神壬癸,官将五十万人。
在墨盒中央,五老神仙头上方有一棵千年古松,枝叶茂盛,巍然挺拔,墨盒四周刻有梅、兰、菊、竹,这五种不同科目的植物,体现了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
松枝如铁,岁寒后凋。这是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如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书画好友朱克敏在一幅千年古松图上的题诗:“风涛起处卷云烟,错节盘根数百年。漫说健人良九夏,鹤眠最爱岁寒天。”并题记“酷暑时节,人人爱松之荫凉,岁寒古松,这是鹤群最佳栖息之处”。
梅花花形美丽、气味清香、迎霜斗雪,在百花凋零之际绽放出秀丽的花朵,给世界带来生机,给人们以鼓舞。古人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梅花是历代诗人吟咏的题材。唐代齐己《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在万木欲折之时,“暖独回”“一枝开”,独占春台。腹联写出了梅花的“幽香”“素艳”的特色。
兰花以其花色多样、花姿俊秀、幽艳吐芳、香气四溢、清雅沁人,被尊为“香祖”“国香”。因此,兰花被视为高洁、优雅的象征。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就是赞美兰花的。张九龄《感遇二首·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不求高位、不慕名利、坚强不屈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清雅、毫不吝惜地把芳香献给人们的气质。它具有“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孤孑无伴之感”。在秋月中迎风霜开放,占尽秋光的劲节。古人往往把菊花比喻为劳苦大众的象征,展示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前景。唐、宋、明、清、现代等古今诗人咏菊花的诗词歌赋很多,其中如黄巢的《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梅兰竹菊,人称“四君子”。从古至今,都是诗人钟爱、吟咏的对象。唐代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全诗希望对新竹加以保护,中间四句写出了新竹独特的色与香。唐代女诗人薛涛《酬人雨后玩竹》:“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赞美竹子“虚心”“劲节”的高贵品质。
我记忆犹新的是北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咏竹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是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清代郑板桥《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