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盛基
王老师是我中学时期的数学老师,她讲课时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而且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提问,同学们都喜欢她。
上大学后的每年春节,我都会去给王老师拜年。那时候,她住在乡村平房,搬进楼房后,我第一次去看望她是在一个深秋时节。
小区门外,有一棵大树,朔风吹动着树枝,摇摇曳曳。远远看去,树下站立一人,花白的头发随风飘动,我的直觉那就是王老师。我把车停在远离小区的地方,迎着寒风,步行向小区走去。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敬意。
走近一看,果然没错。我大声喊道:“王老师,您好!”她也认出了我,高兴的样子像在当年的课堂上一样。我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说:“风这么大,您就别下来了。”王老师笑呵呵地说:“不是怕你找不到门嘛!再说,我也是迫不及待想见我的学生。”真没想到,75岁的王老师对一个已经毕业40多年的学生依然那么关爱、那么挂怀。
进了家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的一幅幅剪纸作品。王老师说:“退休后闲不住,我就学起了剪纸。别见笑哦。”她还是那么谦逊。我赞叹道:“真不错,您真是教到老、学到老啊!”其实,我不懂剪纸,技法如何、水平高低,一概看不懂,但其内容我却看得明明白白,她一大半的作品都表达了教学相长、师生情谊的故事。
师生相见,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旧。说得最多的,还是她的那些学生,那些师生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无论说到谁,她都能清楚记得,并能如数家珍般地说出一大堆故事。
虽然早已不在教学岗位上,但她心里牵挂的仍然是她为之付出大半生的教育事业,她念念不忘的仍然是那些朝夕相处、既让她高兴也曾惹她生气的学生。这就是一位老师一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