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比往常醒早了些。关于超强台风的预报已经好几天了,尽管直至昨日,依旧晴空万里,一片祥和,但朋友圈中有人在科普,台风到来之前,天气越晴朗可能预示着更强烈的狂风暴雨,令人心里慌慌的。
出小区,远眺姑嫂塔方向,乌云如墨,风雨欲来的节奏,而衙口方向的天空却是一片诡异的蓝色,心里越发不安。从小到大,台风留存在记忆中的是恐惧、牵挂和担忧。
我的故乡是霞浦一个美丽的小渔村,靠海吃海,渔业是乡亲们唯一的经济来源,家里只要有劳力的都出海捕鱼。海上风云莫测,前一刻晴空万里,下一刻可能就海浪滔天。出海捕鱼是一项高危的营生,尤其是每年那几次不请自来的台风总是令乡亲们心惊胆战。那时,没有精准的气象预报和先进的通信设备,渔船更是小而简陋。每当渔船赶回避风时,正是台风最强、海浪最猛的时候。连绵千米的沙滩和村头的榕树下挤挤挨挨站满了愁容满面的老人和妇女,沙滩一头的海王宫里也挤满祈福的女人。往常一到沙滩就大闹天宫的孩子们此刻都静静地跟在母亲身边,因为他们知道,正与海浪搏斗的船上有他们的父亲、叔伯,甚至兄长。儿时的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咆哮而起的海浪把渔船卷起,一眨眼的工夫渔船就翻了,那画面带给我的恐惧感至今犹存。所幸渔民们自幼识水性,而且渔船已到岸边,大部分都能安全游回来。但总是会有万幸中的不幸,记得那是邻居一个壮实的男子,勤劳本分的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贤惠美丽的妻子和三个孩子。然而就在船被巨浪掀翻的那天,他没能游回来。从此,阴云笼罩着这个不幸的家庭,三个孩子也瞬间告别了童年。几十年了,有些记忆就这么一直搁着。
小学五年级时,父母把家搬到了离海最近的地方。记得搬家那天是中秋节的晚上,台风登陆时正逢天文大潮。东西还未搬好,海浪已涌进家里。于是,中秋夜成了刻骨铭心的抗台风之夜。虽然,此后我的童年生活充满诗意,早上静观日出,傍晚逐浪沙滩,晚上仰望星空。日日面朝大海,夜夜枕着涛声入眠,时时刻刻感受大海的博大与包容。但每年台风季的时候,我已然是家里抗台风抢险的主力军,而姐姐和我的同学总是自发组成援军,我们挑沙子、装沙袋、筑沙墙,齐心协力,力量之大令大人咋舌。如今想来,感动依旧。
时光匆匆。后来,家搬离海边,我也开始离家求学。及至开始工作,我们举家迁往县城。为了不让父母感到冷清寂寞,我们姐妹商议把家安在一个大院里。大院里的邻居热情善良,给予初进县城的父母很多关心和帮助。但大院年代较早,排水系统较落后,每到台风暴雨季,天井里的积水来不及排出,总是会漫进家里。记得有一年暑假,我带女儿回家看望父母。就在那几天,有个台风和霞浦擦肩而过,却留下了一夜暴雨。第二天,地势较低的餐厅已涌进不少水,母亲的卧室和洗手间在餐厅两侧,因母亲的腰有暗疾,常年腰痛,我不忍母亲涉水。于是,母亲上洗手间时,我就踩在水里把母亲背了个来回。彼时,而立之年的我第一次背着母亲,能感觉到她的紧张与不自然,双手紧紧地抓着我的肩膀,嘴里念着:“我自己走就可以啦。”
“可是我喜欢背你啊。”我大声地说。
一直记得,当我把母亲放下时,年幼的女儿稚气地说:“妈妈,你好爱外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