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第03版:民声·热线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让爱心捐助更加精准落地

时评

1月8日,爱心企业石狮闪电潮牌服饰发展有限公司迅速行动,第一时间筹措物资,首批560件棉衣、羽绒服于当日15:10通过顺丰空运紧急送往拉萨,驰援西藏定日地震灾区。(详见1月9日《石狮日报》一版)

聊起驰援西藏地震灾区的善举,闪电潮牌服饰公司负责人的一句话,让笔者感触颇深:“希望以最快的速度送达,真正帮到灾区人民。不然,随着各地爱心捐赠陆续送达,像衣服这类物资是最不会缺的,我们不能让爱心物资变成当地的负担。”

诚哉斯言。首先应该点赞的是,在大灾大难面前,社会爱心从不缺位。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自发性还是有组织的,正是有了来自各界的涓滴助力,才让受灾者或受困者有了走出困境的勇气,重拾起战胜灾害的信心。民间的慈善和公益力量,也因此成为政府救助体系的有力补充,应该予以颂扬与鼓励。

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无论是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还是日常的一些助困或救急活动,经常出现这样一种尴尬:尽管当地或当事方所需的物资已经足够甚至过剩,但“爱的救助”依旧源源不断涌入,以至于受助者感动之余,最后不得不为“爱”发愁。这并不是无病呻吟,以向西部偏远地区的孩子捐赠旧衣服为例,随着近年来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地方已经解决基本的吃穿问题,但对当地情况不了解的爱心力量依然持续捐赠,最后导致所捐之物不得其用,既浪费了爱心,还带来爱心物资处理难的尴尬。

在笔者看来,出现“爱心过剩”的原因,主要还在于信息的不对称,以至于很多以民间自发为主的爱心行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换个角度说,是各地慈善公益在配合应急救灾助困方面,还普遍缺乏一套及时高效的响应和反馈机制。

当然,这不能过分苛责相关部门,毕竟很多慈善公益是民间的自发行为。但为了让爱心资源用得其所,尤其是灾害面前,民政部门或者慈善机构等社团组织仍然可以主动有所为。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做到及时发布、动态更新急需物资信息,并通过快速扩散、传播,让爱心捐赠更有针对性。同时,公开、透明做好救灾物资的统筹管理和合理分配,让捐赠者放心、让受助者得益。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媒介让“爱心不盲目”变得简单,其所需者,就是保证所发布信息的真实和公信力。因此,可由相关部门牵头,吸引社会爱心组织参与,开通官方信息发布平台,汇总相关需求信息并及时做好动态更新,同时强化阳光监管、做好物资分配公开,让慈善行为更加精准,让爱心真正落到实处。

(康清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