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第10版:闽南故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百货发家成商业巨擘 一片丹心系家乡教育

—— 记下宅村旅菲侨领蔡联发

蔡联发故居

蔡联发

1955年落成的霞泽小学

1980年,蔡联发重新修建村里镇安寺的碑记

日前,笔者来到永宁镇下宅村蔡联发故居。透过院子大门,一座简单古朴的石头房呈现在眼前。虽说这是一座石头房,但它的建造者蔡联发却是下宅村著名的旅菲华侨,不仅事业有成,而且对家乡有重大贡献。本期《闽南故事》,让我们走进下宅村去了解这位华侨在商界拼搏奋斗的一生。

从店员到商业大亨

蔡联发,永宁镇下宅村人,出生于1904年7月。由于家庭贫困,他十二三岁时就随乡亲下南洋谋生。据村里人介绍,蔡联发自幼天资聪慧,长得俊俏,长大后长身玉立,其经商的天赋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初到菲律宾,蔡联发在乡亲的一家杂货店当店员,手脚利索,勤快又灵活,把杂货店打理得井井有条,受到了乡亲的赏识。就这样,经过十多年的经验学习和资本积累,大概在二十五六岁时,蔡联发开始创业,先后在菲律宾创办华东国货商场、华东织造厂、棉艺织造厂,后来又以其敏锐的商业洞察力把事业发展到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上海华东百货、香港棉艺织造厂,其产品畅销世界各地,事业如旭日东升、声名远播,被誉为菲岛商界巨擘。

不辞辛劳

恢复旅菲霞泽同乡会

蔡联发不仅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还是一位爱国爱乡的华侨。1945年菲律宾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家乡的多数侨亲想要重返菲岛经商谋生,知道这个消息后的蔡联发跟乡亲们说:“你们尽管来菲律宾,若没地方落脚就先到我的公司来,我这里管吃管住,还可以领一份工资。”这让下宅村的乡亲们非常感动。

20世纪五十年代,还不到50岁的蔡联发资产已达千万元,是菲岛的富商巨贾,加上其贤婿王春阳任总经理,年轻有为,如虎添翼,事业蒸蒸日上,蔡联发也有了更多参与社会事务的时间。1951年,蔡联发发起恢复旅菲霞泽(下宅)同乡会倡议,并任恢复后首届会长。蔡联发在任职期间不辞辛劳、呕心沥血,将旅菲侨亲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联络乡情,互帮互助,为推动旅菲下宅乡亲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忘桑梓 心系教育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下宅村也不例外,尤其是教育严重落后,孩子们没有一处像样的学习场所,上课的时候分散在村里的几个祠堂里。看到家乡这般状况,1954年,蔡联发克服种种困难,团结发动侨亲为家乡捐建霞泽小学校舍,并委托侨亲王人芨主持建校事宜。受蔡联发等侨亲爱乡爱校的精神感召,全体村民自发义务献工,成就海内外村民同心协力兴资办学的壮举。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耗资60多万元,霞泽小学新校舍终于落成,解决了家乡教育的燃眉之急,也成为当时晋江县最早由华侨捐建的小学之一,从此全村学子有了优美的学习环境和宽阔的运动场所。新建的学校为家乡培养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蔡联发考虑到许多乡亲刚在菲律宾立足不久,而且大部分人都是务工,于是在发出动员倡议时,跟大家一再强调量力而行,能捐多少就捐多少,不足部分全部由他来承担。这大大地鼓舞了乡亲们参与建设家乡学校的热情。

1973年,蔡联发在霞泽小学设立奖学金,出资1万元存本取息奖励优秀学生,为旅菲霞泽同乡会开了先河,鼓励侨亲为家乡教育事业多作贡献。1978年,已过古稀的他又将奖学金增至3.5万元。后来,其子蔡登盛继承先父遗志,发扬爱国爱乡关心教育精神,于2016年续捐6.5万元将“蔡联发奖学金”增加至10万元。因此,在下宅村侨史馆里,蔡联发被列入下宅旅菲十大杰出乡贤行列。

不仅如此,蔡联发还是一位非常热爱居住国的华侨。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日军入侵菲律宾,在这危难时刻,蔡联发积极发起成立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并出任主任,投身其中,为抗日捐资出力,直至1945年菲律宾抗战胜利。可见蔡联发对居住国的一片赤诚及英勇无畏的精神。

蔡联发于1985年在菲律宾过世,斯人虽已远去,但其爱国爱乡的精神永不泯灭,他是旅菲霞泽乡侨的典范和楷模,家乡人民深深敬爱的一位老华侨。

(王秀婷 文/图)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