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乡情、签项目、话发展。4月5日下午,由菲律宾锦尚镇联乡总会暨总商会会长陈顶跃、创会会长侯泽钦及回乡会员组成的访问团等乡贤代表40余人,回乡签约项目投资意向书。(详见4月7日《石狮日报》二版)
“赚大钱,起大厝!”在侨乡石狮,这是下南洋打拼的侨亲的执念。阡陌巷弄间的“番仔楼”曾是石狮海内外乡亲出来打拼后衣锦还乡最醒目的文化符号,这些融合南洋风情的红砖建筑群,镌刻着下南洋先辈们“出门赚食、回乡起厝”的集体记忆。而今,当菲律宾锦尚镇联乡总会签下10亿元商业综合体项目意向书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投资数字的跃升,更是一代代侨亲反哺家乡的叙事完成从1.0到2.0的进化。
过去,咱厝华侨的“起大厝”是极具私人属性的情感表达,每栋番仔楼都承载着个体奋斗史。他们用通货银元、南洋商机换回故土的雕梁画栋,在燕尾脊与罗马柱的混搭中寄托乡愁。而今,锦尚镇商业综合体建设,则是侨团化零为整的集体行动,菲律宾锦尚镇联乡总会暨总商会通过商会平台将分散的资本转化为规模投资。这种转变恰似从“单株乔木”到“整片森林”的进化,个体的经济能量在组织化运作中产生几何级增长。
传统番仔楼更多承担着文化象征功能,而现代商业综合体则是经济引擎的实体化。当规划中的各类现代化设施如智能停车场等取代了昔日的照壁天井,改变的不仅是建筑形态,回乡投资的立体商业空间,将重构乡镇消费场景,创造就业岗位的乘数效应,这种投资逻辑的转变,标志着华侨对家乡的反哺已从“面子”工程转向“里子”建设,从而实现双方的双赢。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由镇级同乡会主导投资运营,开创了“乡贤反哺+商业升级”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既保留了传统侨团的情感纽带,又引入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在乡情乡谊与市场规律间找到平衡点,华侨经济不再是单方面的捐资捐物,而是实现了从情感馈赠到可持续反哺的质变。
当商业综合体的玻璃幕墙落地的那一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建筑形态的时空对话,更是侨亲爱国爱乡方式的迭代更新。这种转变背后,是侨乡经济从输血到造血的进化。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在侨亲反哺家乡2.0版中,这些矗立在乡镇的商业综合体,会成为新的“番仔楼”,继续讲述着华侨与故土永不断裂的血脉深情。
(青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