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第05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本周观察

海岸线防溺水不能光靠救生队员

值守在红塔湾的救生队员 (颜华杰/摄)

两名男子黄金海岸游玩,不懂潮汐规律被困礁石;红塔湾海浪卷走两名游客,救援队及时营救……6月以来,我市红塔湾、黄金海岸海域已发生多起游客溺水、被困礁石事件,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这给海岸线安全敲响了警钟。有关数据统计,2020年石狮全市救助溺水、被困礁石群众近百人次。(详见6月18日《石狮日报》四版)

端午节过后,红塔湾、黄金海岸游客溺水或被困礁石的事件渐增。救生队员也开始忙碌起来,陆续进驻各海岸线值守,救起一个个在海中遇险的生命。见义勇为者,应当给予褒奖。但类似事件频发背后,我们不得不反思,从安全管理、警示教育、应急救援等方面补缺补漏,不要让溺水者“前仆后继”,不要让滨海游玩成为“危险之旅”!

两年前,针对红塔湾海域游客溺水事件频发的现象,笔者曾以《红塔湾防溺水,不能光靠“老船长”》为题,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彼时,长期值守于此的一支社会救援力量退出海滩,一位老船长连救了13名溺水者。而今,石狮全市海岸救援力量已成体系,沿海岸线已有多支专业救援力量。不过,从2020年的救援数据来看,游客溺水或被困事件依然频发,并无明显下降。这其实也不难解释,救援力量重在“救”,“防”的工作还有待加强。

防患于未然是预防事故发生的第一道关口,滨海旅游防溺水,不能光靠义务救生。毫无疑问,溺水或受困事件的发生,行为人是责任主体,无论是缺乏海上安全意识,还是对事发海域海况潮汐不了解,作为成年人或者是未成年人的监护者,应当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是,人命关天!辖区乡镇、景区管理方也应主动作为,承担起守护一方平安的责任。游客的麻痹与大意,是溺水事故发生的原罪,何尝又不是管理方面的缺失呢?

石狮三面环海,海岸线长60余公里,基本上是公开海域,其中尤以永宁红塔湾、黄金海岸的游客最多,也是每年游客溺水或受困礁石事件发生最多的海岸线。这两年,随着红塔湾海岸公园的建设以及黄金海岸的配套日趋完善,景区在硬件设施等方面有较大提升,但是有关安全设施及安全管理体系还有待提升。比如,可在景区主要入口设置潮汐时间对照表、危险区域示意图等警示标志,派出工作人员或保安在游客高峰时段巡逻劝导,播放安全广播、发放景区防溺水游客告知书等等,尽到景区的告知义务。值得一提的是,景区方面应当加强与义务救生队员协作配合,在场地设施、救生器具方面给予支持,共同做好滨海景区防溺水工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外不少滨海城市都面临夏季溺水事故高发的难题,各有不少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做法。如,海口市在假日海滩、海岸公园等多个公共场所投放了超过460台AED(自动除颤仪),以利于溺水者被救上岸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又如,厦门有关方面发布“防溺水地图”,七个危险水域上榜,详细写清危险因素,警示广大市民游客。

言而总之,海边游玩成夏季标配,马上就到暑假,游客只会越来越多,希望有关各方齐心协力,提升滨海游玩的安全系数,让海边遇险事件降下来,让海岸线既美丽又安全。

(吾提)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