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第06版:生活消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闲置经济火热 90后、00后成主力军

“乱象”新华社发 徐骏 作

宝宝坐了不到一年的进口婴儿推车、花费几万元的摄影器材、只用了一两次的酸奶机……“买买买”的冲动消费背后导致了大量闲置物品的产生,也催生了“闲置经济”的火爆。其中,“90后”“00后”在闲置交易方面成为主力军,且母婴用品、闲置玩具的交易最活跃。

母婴用品、闲置玩具交易活跃

近年来,闲置经济持续升温。据数据显示,仅2020年一年的闲置交易就超过2000亿元,与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GDP相当,闲置经济迎来翻倍式发展。其中,“90后”“00后”的年轻人更加偏爱闲置交易,2020年闲置平台15岁至18岁用户暴增207%。从交易产品上看,母婴用品、闲置玩具,以及手机数码产品的交易活跃度最高,还有不少二手交易APP把这些项目作为独立的大类目出现,以便于消费者搜索。

“小孩子长得快,内衣外套都是只穿一个季度就用不上了,玩具也是见一个爱一个。”“90后”妈妈张女士说,今年她孩子3岁半,家里堆了一大堆过时的衣服、玩具、生活用品等。为让闲置的东西合理利用起来,张女士通过二手平台,把不少玩具和母婴用品都卖了出去。

市民刘女士对于闲置经济也很看好。近段时间,她在网上买了一张二手婴儿床、一辆二手婴儿推车和一些八成新的育儿书籍和玩具。刘女士称,一个九成新的二手婴儿床只需300元,而同样品牌的全新婴儿床在母婴店价格高达1000多元。刘女士认为,这些婴幼儿用品都是阶段性使用,买二手货很划算。“买回来后,简单消毒一下就可以用了。”

提醒: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闲置经济的崛起,推动二手交易平台的火爆,但是便捷的交易背后也存在着诸如买卖双方的信任建立、商品质量问题、估价欺诈、退货争议、产品售后服务等无法忽视的问题。

“由于交易的闲置物品多为使用过的商品,相关凭证、证书缺失情况较为普遍,买家很难辨别。”业内人士表示,二手交易所涉及的商品往往都是非标品,买卖双方对于商品的认知达不成一致,导致交易过程中,很容易滋生纠纷乃至诈骗等问题。

据了解,目前,二手交易平台上的乱象大致基于两方面,一是商家或者个人通过恶意修改商品描述来欺骗买家,上架的商品质量良莠不齐。买方在将存在质量瑕疵的商品购买回来后,时常陷入卖方的推诿之中。另一方面,对于新手卖家,买方以恶意退货、恶意损坏,赔偿时偷梁换柱等方式进行欺诈,但因个人闲置物品交易是个人之间的交易,并非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因此买家并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

业内人士提醒,买卖双方都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交易前,要留意对方是否已实名认证、信用状况如何;交易过程中,要注意留存聊天记录、收款记录等证据,以备维权申诉时提供给相应平台。(记者 郑秋玉)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