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起,石狮在泉州地区首个对受监在建工地扬尘治理情况进行量化考核。通过近两个月全覆盖专项检查、完成112个(次)项目考评后,首期“红黑榜”5日正式出炉。(详见8月5日《石狮日报》二版)
工地扬尘污染治理,是个老话题,却又值得一再重谈。一来,环境空气质量事关群众身体健康。二来,城市文明同样不堪工地扬尘之污。建筑工地,是城市形象相对固化、静态的展示面,如果扬尘治理不力,等于给城市文明平添了动态扣分项。当下,石狮正全力推进新一轮的文明创城工作,抓好建筑工地扬尘治理,既关乎城市“面子”、又关乎群众健康,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如何在源头处刹住扬尘污染,其实主管部门一直在努力。结合双随机检查,每日下工地督导,督促施工工地设置洗车台及冲洗设施、在线环境监测联动喷淋系统、渣土运输净车上路等。然而,要根治这一项顽疾,仍需拿出更多硬招,坚持不懈抓实,才能收久久为功之效。这事好理解,相对于数量众多的在建工地,监管人员力量毕竟有限,没法全天全时全覆盖地看着。而且,对于很多施工工地来说,因扬尘治理不力受罚的成本,较之其因违规施工的综合所得,实在不成比例。因此,如何更有效提升震慑力,让建筑工地把扬尘治理当回事,还需要持续探索。
今年4月,石狮住建局在泉州首个推出建筑工程施工扬尘治理量化考核办法,同时设置“红黑榜”,根据考核得分情况,每季度在媒体公开通报一次。既表扬先进,对排名最后三名的,包括项目名和建设、施工、监理单位,一律点名道姓公开曝光。对于许多房建项目,舆论褒贬尤其是实名传播的力量,远甚于千块钱的罚款,这也是主管单位推出这项举措的原因。而其目的,就是为了督促各受监在建项目规范施工、文明施工。
当然,要真正把扬尘治理落实好、管起来,量化考核是一个创新办法,其他常规动作也得持续跟上。动态监管、记分,差异化监督,立案查处,鼓励群众监督举报等等,应该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对弄虚作假、落实不力者高调亮剑,才能真正让监管长出獠牙,让扬尘治理、文明施工逐渐成为建设施工单位的内生自觉。这其中,笔者建议,尤其应该用好群众人多面广的监督力量,以此弥补监管人员有限的短板,切实倒逼各在建工地把责任扛起来、让扬尘减下去,不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为文明城市加分。
(康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