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寿山石雕艺术中,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并不少见,上至传说中的远古神兽、仙家坐骑,下至自然界的飞禽走兽、鸟雀鱼虫,历代石雕艺术大师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动物世界”,意趣十足。但遗憾的是,大多数寿山石品种的质地通透、色彩绚丽,并不适合雕刻熊,直至林亨云大师的出现,这只“毛茸茸”的猛兽才变成了寿山石雕界的“网红”。
林亨云是福建福州人,生前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早年从事木雕,后改刻寿山石雕,擅长圆雕人物、动物,刻熊、鱼题材尤佳,因而被誉为“鱼熊兼得”的雕刻大师。
林亨云雕刻出来的熊,或坐、或爬、或嬉戏、或逐食,有的憨厚、有的亲昵、有的凶猛、有的霸气,神态不一、韵味无穷。他善于把握熊的动态,更赋予了它们拟人化的情感。从其传世作品构建的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到熊在风雪中孤傲地漫步,也可以看到一群熊在激流中迅捷地捕食,以及两头熊在一起亲昵,甚至还有两三头小熊在旁边嬉戏,呈现出一幅天伦之乐的景象。林亨云借此来表达他内心对于美好生活的诠释和赞美,而其运用独特刀法刻画的熊鬃虽纤毫毕现,实则蓬蓬松松、柔顺自然,妙不可言。
本期,让我们来欣赏几方林亨云雕刻的熊题材方章。这些作品的印面尺寸基本在10×10厘米之内,高度则在20厘米以内,可置于手中把玩,亦可随意置于桌面一隅,平添案头趣味。
林亨云作焓红石“寒冬一霸”方章,尺寸为15×6×6厘米。这块焓红石有红、白两色,红中微带些许黄色,色彩浓艳,最为可贵的是颜色界限分明,红如朱砂、白如凝脂。作者利用石材本身的特质,巧妙地雕刻出了在寒天中觅食的一对白熊。两只熊身材壮硕、姿态憨实,正双双低头嗅探,而它们下边的红色石材处,则用浮雕的技法雕刻几条鲜活的鳜鱼,在浪花翻滚中逆流而上,而白熊正伺机而动,场面很是精彩。
林亨云作寿山焓红石“母爱”方章,尺寸为6.5×6.5×8.5厘米。此方章利用白色雕一母熊,巧妙运用红俏色雕两只小熊。母熊正与两小熊戏耍,咧嘴露舌、神态慈祥,两小熊争相依偎于母亲的怀抱。此作俏色运用巧妙、浑然天成,熊毛雕剔精细,三只北极熊形神兼具、栩栩如生,让人深深感到母子情深、其乐融融的温暖家庭情怀。
林亨云作焓红石“双熊戏鱼”方章,尺寸为9.7×4.4×4.4厘米。此方焓红石熊钮方章,石质细腻,光水十足,色彩红若珊瑚,古雅可人,红、白二色相映成趣。作者利用石材本身巧色,雕刻出寒天中觅食的一对白熊,无论是熊的毛发亦或是鱼跃惊起的浪花,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与石材本身相得益彰。
林亨云作旗降石“一家亲”寿山方章,尺寸为5.1×5.1×10.6厘米。寿山旗降石质地细腻致密、石性稳定,且因矿脉形成特殊,色彩分层清晰,所以可以利用分明的色彩进行俏色雕琢。在此雕件上,作者利用白色部分巧雕为白熊母子,极为难得,特别是白色纯净细腻、紫色古朴稳重。市场上极少见到林亨云用如此体量的旗降石雕刻的印章,他将寒冬时节在冰雪中嬉戏的母子情深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像其“寒冬一霸”作品中表现北极熊威猛强健的形象,这件雕件中母熊温柔慈祥,小熊调皮又憨态可掬,舐犊情深的情态跃然而出。且它们的形体结构准确生动,厚厚的皮毛随着动态的变化,仿佛鲜活地抖动起来。
林亨云作焓红石“寒冬捕食”方章,尺寸为8.5×8.5×20.3厘米。作品取焓红石为材,作者利用石材本身的特质,巧妙地雕刻出了在寒天中觅食的三只白熊,熊体均十分壮硕,姿态憨拙,正低头寻找鲜活的鱼儿,整体生动凝练又不失自然趣味。
林亨云大师在刻熊这一绝技上,把传统文化倾注于石中,将坚硬的石头雕刻出柔软并富有弹性的质感,以一种独特的姿态表达着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其所雕刻的熊无限接近真实,又承载着他所体会到的情感与精神。林亨云大师将创作与生活融通,在作品中融入对现实生活的感情,以巧思创作、以妙手点化,将作品的灵气很好地表现了出来,这样的艺术珍品是值得珍视的。(记者 李自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