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27日上午,石狮市“闽南文化进校园”主题研讨展示活动举行。活动由石狮市委文明办、石狮市教育局、石狮市教师进修学校主办,石狮市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石狮市灵秀镇古洋小学承办。
寓教于乐
上演闽南文化“大餐”
醋肉、菜粿、雪片糕、桔红糕、风吹饼、妆糕人、铁环、竹节人……当日上午,石狮市古洋小学有吃又有玩,还有文化大餐。
在古洋小学教学楼一楼,设有“闽南文化馆”,师生可以品尝闽南风味小吃,体验有趣的闽南童玩。不少家长志愿者早早备好古早味小吃,热腾腾的美食、热情服务的家长,既满足了前来参加活动的师生们的味蕾,也为活动增添趣味。现场同学们的妆糕人作品展、木偶戏表演、剪纸艺术展演,赢得前来参加活动的老师们点赞。
除现场展示,古洋小学校长王阿彻进行《立足校情 彰显特色》闽南特色校园文化创建工作介绍,三位老师先后展示体育、语文教学观摩课,古洋小学省级教改建设项目暨课题结题报告。
在体育课上,师生一起展示《传承闽南传统文化 体验闽南童玩乐趣——五年级民间传统体育〈滚铁环〉》,语文课上,师生一起展示《品文本之“乐” 忆童玩之“趣”——六年级语文教学〈竹节人〉》。
除此以外,活动还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征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德育论文。整场活动,融合现场展示、课程设计、专题汇报、论文征集等形式,贡献了一道浓浓闽南味的文化大餐。
整合闽南童玩与学科
凸显办学特色
将闽南童玩校本课程与学科整合,是古洋小学的一大办学特色。2009年开始,该校逐步开始进行“走进童谣,亲近闽南”“探索童玩乐趣,传承闽南文化”的课题研究。如今,将闽南童玩融入课程已发展为该校一大教学特色,学校编录《闽南童谣》,通过儿歌、童谣、谚语等口传文学进行渗透式教学;学校在每学期的闽南文化活动月中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活动,包括“茶艺秀”“掌中木偶”等,提供孩子们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
不仅如此,古洋小学还创编教程,深化办学特色。截至目前,该校教师自主编写了四本校本教材,包括《走进童谣 亲近闽南——闽南童谣集》及《走进童谣 亲近闽南——综合课程》《有趣的闽南童玩》《童谣童玩教学设计合集》。
学校结合节日,拓展闽南文化知识。比如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如清明节包润饼,表达对先人的悼念;端午节可到蚶江看龙舟赛,感受闽南爱拼敢拼的精神;在中秋节除赏月、吃月饼外,还举行“玩会饼博状元”等民俗活动。
该校还将闽南文化融入环境教学。来过古洋小学,你会发现,学校处处充满“闽南味”。操场上随处可见的闽南童玩区,一至三层的教学楼南北梯、综合楼梯处的楼道转台及学校风雨操场分别设置了画有益智类童玩各类棋盘的板凳,操场上合理规划“跳房子”“扔沙包”“飞行棋”“滚铁环”“绑方巾”“抽陀螺”“踩高跷”“同舟共济”“丢手绢”“跳皮筋”等童玩活动区域。
一点一滴,形成了古洋小学独具闽南特色的教学理念。
(记者 高荣芳/文 郭雅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