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第05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就地过年”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

元旦、春节将至,春运即将开始,疫情防控面临人员流动和聚集带来的压力。那么,过年能不能回家?12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于就地过年和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既强调科学精准、分区分级防控,又人性化地关照到国人的春节情感。2021年春节前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针对个别地方执行政策出现的“层层加码”和“一刀切”现象,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提出返乡防疫做到“六个不”,其中第一条: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2022年春节将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再提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这个表态来得很及时,虽然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却给各地打了一剂“预防针”。

相比2021年春节,当前疫情虽然还没有完全消退,可国内整体形势比较和缓,一些地方早早就提出就地过年,甚至一些具体措施中还暗含强制意味。出现的“一刀切”与“层层加码”现象背后,原因值得反思:上面要求是宽严适度、精准拿捏,越往下面执行越严,到了最下面就是“一禁了之”。对于基层返乡政策加码,也要区分来看,不能“一刀切”地批评“一刀切”:其中一种是典型的懒政庸政,只为了方便自身管理;另一种则是资源短缺和能力不足,不得已而为之。

如何让基层走出“加码=硬核”的误区和“不得不加码”的处境?过去两年疫情防控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基层强则治理强。一方面,“放管服”要到位,政策压力向下传导,相应的权限、人力、物力和财力也要随之下沉,让基层真正“强”起来;二是尽可能提前筹划、科学评估、统一口径并做好解读解释,避免民众在理解和配合政策时左右为难;三是善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柔性化监管的原则,依旧适用于新年春节返乡和防疫的相应情形。

春节期间疫情防控,一头连着平安健康,一头连着万家团圆。如何平衡两者关系,考验各地治理智慧。越不搞“一刀切”,越需精准施策。工作做实做细,措施有力有效,让就地过年的人留得安心,让回家过年的人一路安全。对于每一位普通民众来说,无论是“就地过年”还是“返乡过年”,都应做好防疫措施,不聚集、戴口罩,非必要不出门,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共同答好春节期间防疫工作的“考卷”。(吾提)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