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关工委结合“基层建设提升年”活动,总结交流市、镇、村三级关工委创“五好”动态管理情况,推进基层关工委“五好”达标率持续提升。2021年,全市有111个村(社区)达到“五好”标准。(详见12月15日《石狮日报》二版)
关工委创“五好”是指领导班子建设好、“五老”作用发挥好、制度健全执行好、积极探索创新好、活动经常效果好,是加强基层关工委全面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由此,笔者想到,基层组织建设好与提升群众幸福的关系。
这里的“基层组织建设好”不仅指基层关工委的“五好”创建,而是在基层党支部领导下,基层党组织和村(居)委会共同发力,来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
群众的幸福感从哪里来?
首先看看社会的发展进程。人类真正能够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实现物质生活的丰裕,不过一两百年的时间。就人类日常生活而言,机器的发明、化学物品的广泛使用、交通工具的改善,以及进入20世纪之后各种电子、电器甚至数码产品的蜂拥而至,不仅使人类终于填饱了肚子,而且同样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然而,在物质生活不断丰裕的同时,人们常常无法同步体会到幸福感的增长。大多数人更在乎的是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环境,比如:教育公平、司法公正,各种社会资源公开共享。人们的幸福感状况,充分说明幸福感不仅关乎物质生活的改善,同样关乎精神世界的成长,关乎人们是否能从物质的丰裕中获得生活的意义。
而基层组织是最直接面对广大群众的一级组织,群众能不能获得幸福感,很大程度上与基层组织的作为息息相关。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人民群众认识党、了解党的窗口,是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可靠保证。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能用旗帜引领方向,以明灯照亮前途,真抓实干,科学谋划发展,把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基层,把党的工作基础打得更牢更扎实,从而增强为民“底气”。只有夯实了基层基础,才能改进作风,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找到地方发展的突破口、发展的落脚点。
因此,只有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才能知道群众需求,才能更进一步地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柳月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