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第05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筑造“大爱之城”,有情还需“长情”

2021年12月28日上午,石狮市公安局蚶江派出所社区民警林小明带着新置办的“年兜衫”来到蔡阿婆家中,提前给蔡阿婆送上新春的祝福,“记不清这是民警第几年给我送‘年兜衫’了。”蔡阿婆说。(详见1月3日《石狮日报》二版)

“年兜”(“年关”的闽南语)将近,社区民警送去的“年兜衫”暖了蔡阿婆的身,也暖了众人的心。其实,在石狮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类似的助困事情并不鲜见,甚至可以说,这样的文明基因早已深深根植,这一暖心之举不过是城市有爱有品格的再次呈现。

当然,回到这件事上,虽然社区民警换了几拨,但这一善举、这份善意却一直未中断。12年的爱心接力,仍能让人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和善意。

一个人、一个团队做一件好事、一次好事不难,难得的是长期甚至一辈子坚持做好事。对于鳏寡孤独等特殊群体、弱势群体,很多时候,见诸报端、流转于网络的帮扶活动都为一时的应景之举。笔者无意否定任何形式的爱心付出,而是说当“学雷锋日”“志愿者日”过了之后,这些陷于苦难困顿中的个人、群体,更需要被记住、被关爱。对于热心人士的爱心,社会应不吝给予掌声,但我们更希望看到,无论以怎样的实现方式,对困难、特殊人群的这份关爱不会“断档”甚至“烂尾”。

譬如这则消息中的蔡阿婆,年老体弱、孤身一人,早在2009年的时候,在厝仔警务室担任网格民警的江晓霖知悉情况后,便第一时间发起帮扶倡议,并得到全体民警和志愿人士的支持。多年来,网格民警换了几副面孔,但后来者都主动并自愿接过爱心接力棒。帮忙搭设遮雨棚,不定期上门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自掏腰包为老人购买鱼、肉、蔬菜、水果……其实,这些都是琐碎“小事”,但对于部分困难群体而言,有时“被记住”比起偶尔的物质帮扶更重要。而且,小善积累多了,也可以成为暖心的大爱,其所可贵者就是一份坚持。

友爱、向善是社会稳定的润滑剂,是城市文明的厚重底色。在石狮,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好人与爱心群体也不断涌现。2021年,石狮更是出台工作方案,通过实施温暖民心、关爱健康、爱心助学、慈善为民等七大工程,以激发全社会参与公益慈善热情,健全全市社会救助体系,将石狮建设成为一座“大爱之城”。这样的社会导向无疑让人欣喜,而网格民警和志愿人士一起接力帮扶蔡阿婆,则为“小城大爱”写下了一段新注脚。

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基础上,笔者也期待,类似的善举可以常态长效;对于各类困难人士,城市不仅有情而且能够长情。希望更多的“蔡阿婆”,脸上不断洋溢着笑容。(康清辉)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