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第08版:共享教育·家校互动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学彼之长 付诸实践

——石狮市祥芝镇大堡小学 曾振鸿

一周的研修经历虽然短暂,但对于我的教学之路却有着无尽的启发。我们研修团队一行所到的是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这是一所历史悠久而又焕发生机的学校。尤其在近十来年,在刘希娅校长提出的“六年影响一生”办学理念引领下,创新性地实施了“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主题学校文化。搭上新课改的“东风”,又顺势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建构了独具一格的“小梅花”课程体系。该校甚至进行了标新立异的课程安排,6000人的学校竟不需要统一的铃声来规定作息时间。刘校长在面对教育革新时的胆识和魄力令人折服,背后师生的努力也令人不由赞叹。

走进谢家湾小学,你会看到这样的课堂“风景线”:数学课上,刚学了厘米、分米概念的学生拿起了尺子,开始量旗袍、做旗袍;音乐教室内,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吟诵起古诗词。学生们上午完成了“小梅花”课程后,下午则参加自由选修的社团活动——烹饪、剪纸、二胡、跆拳道、拉丁舞、航模……学生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精致的课程令人赞叹,但每一朵展开笑容“小梅花”更让我记忆犹新——当面对我们这群陌生人时,孩子们还是送上了天真无邪的笑脸和一声声甜美清脆的“老师好”。这不正是校园文化的最好诠释吗?

我想,沉重、枯燥的学习是无法塑造这样的一朵朵充满活力的“小梅花”的,那究竟谢家湾小学使用了什么样的魔力让这群孩子如此天真快乐呢?这还得从他们的“小梅花”课程说起——这是一个汇聚数百位老师的课程体系,这也是一个通过无数次探讨而形成的独特体系。谢家湾小学构建了学科课程、社团课程、环境课程三类一体的课程中心,又重构了学科内容,将原有的十余门学科整合成了六门。上年分时段、以合作学习、主题方式实施学科课程;下年开展社团活动、专题活动、体育活动,孩子们在实践、探究、分享中更好地按自己的优势去发展,既减少了孩子们的课业负担,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除了令人惊艳的“小梅花”课程,来自芬兰专家的“现象式教学”活动也令人耳目一新。

在4天的时间里,我们观摩了芬兰专家执教的两节课,聆听了专家们关于“现象式教学”的学术报告,并全程参与了3个半天的“现象式教学”实践活动。

其中,Matti和Janne共同执教的一节科学课《纸火箭和球哪一个会赢呢?》令我印象深刻。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老师带着学生学习空气动力学,紧接着孩子们自己设计,并通过蜡烛、胶带、剪刀、纸、胶管等工具动手制作了一个火箭。在火箭制作过程中,科学、数学、艺术、手工等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孩子们设计的火箭也形态各异,有色彩斑斓的彩色火箭,也有带着“翅膀”的火箭,应该说在这个动手的环节中,极大地开发了孩子们的自由想象。而当孩子带着纸火箭试飞,最远的飞出了20多米时,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通过对比,孩子自己总结出飞行的远近与密闭程度、气体压力等因素有关。一堂课内容不多,可是一个较难的科学原理就这样在孩子的自我学习和操作中轻松地学会了。

每个人都有情绪,每个人都需要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Kirsi和Leena就以此为题上了一节情绪主题的现象式教学融合课。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表情包入手,引入了开心、兴奋、害怕、幸福、感激五种情绪。每个孩子通过卡片内容用英语向其他同学提问,找到自己一个组的另外三位成员,在分组的过程中,孩子们开展了大量的口语练习。孩子们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镜子中的感受、折纸游戏、画出感受、写故事等游戏活动。课堂上,没有反复地操练,没有整齐划一的朗读,只有为了需要而进行的交流。可以想象,当孩子在生活中产生某种情绪时,所学习到的词汇一定会跃入脑海,冲口而出。

这次观摩芬兰专家的经历对我触动很大,也对国外“重视学科整合,重视实践,重视学生动手能力,重视学生体验”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次研修既让我见识了重点小学超前的课程体系,也接触到了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并促使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一次感谢中国教科院各位领导的精心安排,我将珍视并将此次学习所得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并传播给身边的教育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