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车运鱼”、渔文化创意、亲子渔船建构作品展、我是渔乡代言人、渔文化节亲子特色畅游日体验……刚刚结束的第二届渔文化节上,泉州幼师附幼石狮校区再一次把渔文化推上校园大舞台。一场一场关联活动,串联成“渔文化节特辑”,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出祥芝渔特色,给外界带来一场渔文化盛宴。
打造“沉浸式”
渔文化体验校园
几年来,泉州幼师附幼石狮校区致力于构建园本化特色课程实践,立足学园原有环境布局基础上,引领全体老师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出发,从学园外环境景观、内环境廊道、楼道、游戏室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打造“沉浸式”渔文化体验校园。
打造融情融景的“三馆两区”。学园将大排档、织渔网、晒紫菜……有机迁移到幼儿园的各处,并利用贝壳、石头、渔网等渔村特有的材料进行环境创设,创设了集展览互动体验为一体的船奇世界馆、渔文化创意美术馆、自主游戏馆等三大特色游戏馆,开辟了“巧织渔网”“趣玩紫菜”两大特色活动区,让幼儿在富有特色的三馆两区中,自主游戏、探索互动,从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家乡文化之美,促使幼儿各方面能力获得不同程度地提升。
设计主题突出的楼道文化。走廊、楼道是每位孩子每天往返的必经之路,该园根据渔家文化特色,将三个楼道文化进行了调整。如:1号楼梯呈现班级特色活动案例内容,3号楼梯呈现学园首届渔文化节活动开展的实录,4号楼梯则以海洋生物模型、文字介绍相结合的形式呈现 “水族大观园”。
创设海味浓厚的区域环境。每学期,学园会对整体环境进行统一布局,以渔家文化为主线有机融入环保元素,创设融渔家特色的教育环境。在区域标志设计中,该园有的选用古浮晒紫菜用的竹篾,有的选用渔网,有的选用晒紫菜用的铁圈来设计,构思巧妙、布局合理,班班有特色,处处有亮点。
举办特色渔文化主题活动
该园地处祥芝镇古浮村,渔家资源丰富,贝壳、各种各样的鱼、沙石水土等都能成为最好的教材。为此,该园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点,引发出一个个主题探究活动。以中班主题活动“蓝蓝祥芝湾”为例,在开展主题活动之前,教师们先和孩子们交流,共同梳理出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几个话题:渔港、码头、海边……基于幼儿为本的理念,我们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从而生成了“蓝蓝祥芝湾”这一主题。
如此,在主题开展的前期阶段,学园会分发主题问卷调查表,请孩子与家长通过参观游玩、上网调查、查阅书籍等方式,共同收集有关资料,完成问卷;其次,对收集到的问卷信息进行归纳、整合,梳理出孩子们关于本主题所感兴趣的、渴望了解的内容,由此预设出主题的几方面。例如“开渔节(休渔期)”“保护海洋”“我的渔港小镇”等;接着,再根据这些选择适合主题的内容(各个领域)开展活动,如:综合活动“热热闹闹开渔节”、艺术活动“我是小海军”、科学活动“制定海洋环保公约”、美术活动“家乡的渔港风情”、亲子活动“创意环保时装秀”……最后,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园再逐步创设并完善与主题相关的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浓浓的海洋文化气息,萌发爱大海、爱家乡的情感。
落实精细化渔文化配套
渔文化节是该园展示特色的“爆发”点。在此期间,围绕渔文化,学园进行吉祥物评选。自学园首届“渔文化”节吉祥物征集消息发布后,得到了大家热烈的响应,经过班级推选、学园评选、网络票选的层级推选,最终“万小渔”以高人气票数脱颖而出,获得“最佳设计奖”,被确认为首届“渔文化节”吉祥物。
在开幕式环节,教师们向幼儿介绍了“渔文化节”是什么,介绍了祥芝独具特色的渔文化风俗民情,鼓励幼儿、家长积极参与到学园首届“渔文化节”的活动中来,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祥芝。
(记者 高荣芳 通讯员 高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