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边村素有“海蛎之乡”的美名,因为该村海蛎个大味鲜,远近闻名。目前,全村有80多户村民养殖海蛎。因此该村决定建设“海蛎之乡”示范基地,通过直播等方式帮助村民销售特色农货,在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让村民也富裕起来。(详见2月24日《石狮日报》三版)
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围绕“让村民富裕起来”这一主题,石狮前埔村的“绵羊农场”和港边村的“海蛎之乡”示范基地项目值得关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两个村在发展中,不仅保护好乡村环境资源,还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资源,加以合理引导和有效利用,在大自然赋予的禀赋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笔者认为,乡村振兴应当避免过度同质化现象,因地制宜地发展符合当地的特色产业和项目。所谓特色,其最底层的支撑应当是这个村区别于其他村的显著特征,是一种“人无我有”或者“人有我优”的优势,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是特色。换句话说,“特色”因其唯一性,不可随意扩容嫁接,更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也不可任其发展、遍地开花,否则就是“千村一面”,失了特色。
另外,应当重视乡村振兴人才的梯度培养。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人才因素至关重要,某些时候甚至是决定性因素。在农村和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愿意住农村、愿意扎农村、愿意发展农村。只有尽可能地网罗更多的新鲜人才,才能源源不断地提升农村农业的创造力。
(杨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