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第04版:民声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整治渣土运输“滴洒漏” 监管要善于“亮剑”

时评

即日起至5月底,石狮住建系统将以混凝土搅拌站和在建项目工地为主要抓手,在全市开展渣土车专项整治。(详见3月12日《石狮日报》一版)

整治渣土车“滴洒漏”,是个老生常谈却又不得不谈的话题。原因无他,最直接的弊病是“滴洒漏”影响道路形象、工地形象乃至城市形象,碰上雨天,撒漏的渣土让路面泥泞化,还可能造成车辆打滑,影响交通安全出行。从安全生产角度看,“滴洒漏”的一个重要诱因,在于车辆违法超载超限,而车辆超载上路的另一层隐患,则是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因此,如同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一般,整治渣土车“滴洒漏”,同样需要持之以恒,才能防止一些项目工地或混凝土搅拌站为了节省成本而纵容渣土车超载、撒漏、乱倒,才能推动渣土车司机将“净车上路”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从工地监管到路面运输,这项工作涉及多个主管部门,因此要确保整治出成效,首先需要相关单位树立“一盘棋”思想,既立足岗位职责、又强化协作配合,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在此基础上,注重“蛇打七寸”、抓好源头管控,也就是把好混凝土搅拌站和在建项目工地这两个渣土(混凝土)的主要出口关,才能确保整治见实效。

对于源头管理,相关部门其实不乏约束措施。比如本轮整治,明确要求混凝土搅拌站和在建项目业主(施工)单位,需要安装使用称重设备和车辆视频抓拍系统,接入全市工程运输车辆安全管控平台,杜绝非法改装、“两非”渣土车入场作业。同时,在将渣土(混凝土)运输发包给有资质的运输企业时,应当将净车出场、不超载、不滴洒漏、不乱倾倒等约束性条款和经济惩罚措施,列入合同并严格执行。

应该说,无论是针对性还是可操作性,这两条约束条款都很管用。但正如上文所述的称重设备和车辆抓拍系统,不仅要安装,还得确实使用,这才能确保整治见实效。而现实中,渣土车“滴洒漏”之所以禁而未绝,源头处的这些约束措施没落地或者选择性执行,是主要原因。说到底,还是个“利”的问题,工地为了节省成本、渣土运输承包方为了多赚利润,或者铤而走险上路、或者和监管人员“躲猫猫”,都会让整治成效打折,这也反过来说明整治渣土车必须常抓不懈。

因此,要让渣土车净车上路保持常态,执法要敢于“亮剑”。对于称重设备或车辆视频抓拍系统未安装的,除了列为差异化监管对象,日常检查中发现“两非”渣土车入场作业、超载超限、未净车上路的,查处得用力、惩罚措施得用足,才能形成有效震慑,倒逼相关利益方自觉落实主体责任,自觉打造文明工地,为城市形象添彩。

(康清辉)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