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第08版:闽南文化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寻找消失的技艺之切笋

在你的记忆中,是否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带着简单的行头,在乡间小路里扯嗓吆喝,或安静坐在小作坊里,沉醉于手里的活儿。他们看起来朴实无华,但是各个身怀绝技——他们是乡间手艺人。面对这些即将消失的手艺,有的人在坚守,有的人在惋惜技艺无法传承……

近日,笔者在凤里居民陈长华的家中看到了一把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切笋刀,它由圆形底座和刀具两部分构成,圆形底座直径约30厘米,是一块非常有分量的柳木。尽管柳木坚硬、耐磨,但经过长期的使用,底座上有非常多明显的刀痕,足以见得这刀具的锋利。为了能够方便使用这把切笋刀,主人将它绑在了一个长椅上,使用者就可以直接坐在椅子上使用,刀起刀落间就能将笋切细、切薄,流入市场,送上餐桌。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切笋技艺已经被机器量产化代替,现在很少人会使用它。”陈长华惋惜道。

1942年,陈长华一家因历史原因,从晋江安海举家搬迁到石狮凤里,后来还迁徙了几次,但这把切笋刀始终保留着。

当时这门技艺的主要掌握者是陈长华的父亲陈友益,坊间称之为切笋益。“手法讲究‘快’‘准’‘狠’,承启之间很快就能将笋变得薄如蝉翼。”回忆起当年父亲切笋的场景,陈长华满是敬佩,他说,当时父亲切笋的技艺是远近闻名的,不仅能够切笋,还能够切烟叶、海鲜干等等;由于自己当年志不在此,仅是学到了这门技艺的皮毛,很是可惜,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这把切笋刀好好收藏。(陈嫣兰)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