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国文学研究者来说,19世纪文坛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巨大而丰富的“材料库”,其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小说作品,以及充满坎坷的人生轨迹,共同形成了一座文学的“高峰”,吸引着众多后来者前来“攀登”,约瑟夫·弗兰克便是其中之一。
约瑟夫·弗兰克(1918—2013),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荣休教授,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荣休教授。其代表作为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另著有《现代小说的空间形式》《宗教与理性之间》《回应现代性》等。
弗兰克站在多位前驱学者的肩膀上,耗费25年,完成了恢弘壮阔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部作品曾获得多种奖项,被公认为世界范围内最权威厚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在这部广受赞誉的传记中,弗兰克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和创作进行了重要的重新诠释。
2014年6月,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卷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由此开启了一场读者、译者与出版社之间长达8年的“攀登之旅”。这部传记的第五卷《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的巅峰,1871—1881》,于日前推出,为这段漫长的旅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一八六七年日记》《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等共同构成了“文学纪念碑”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的巅峰,1871—1881》展现作家人生后期的辉煌十年。在这十年间,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了《少年》《作家日记》及其登峰造极的杰作《卡拉马佐夫兄弟》。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终于赢得他一直渴望的普遍认可。在去世之前不到一年的1880年6月,陀思妥耶夫斯基现身普希金纪念活动,标志着他的文学生涯达到“巅峰”。他在这次活动中发表的关于普希金的著名演说使听众群情振奋、热血沸腾。
1881年1月,陀思妥耶夫斯基逝世于圣彼得堡,为这部无与伦比的文学传记画上了句号。这是一部真正无愧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的传记作品,而且无愧于他经历的那个非凡的时代和他居住的那片神奇的土地。
弗兰克在这部传记的写作之初就曾声明,他所写的这本书并不是一部传记,或者说,即使它是一部传记,那也只是在某种特定的意义上,因为他不是从生活写到作品,而是绕道走了另一条路。其目的在于阐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这一目的决定了他对细节的选择以及他的视角。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作品也可以说是一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传记,它没有像编年史一般讲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而是无一遗漏地详细解读、分析了作家的全部作品,包括他的所有长短篇小说和《作家日记》。
通过关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弗兰克写出了一部个人成长史、社会变迁史和文学创作史,他将这三方面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部意义非凡的文学传记,一部详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史”。
通过这部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读者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而且将看到一个真实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