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记者从石狮市慈善总会获悉,3月4日至今,石狮永恒阳光馒头店专属公益账户共收到善款37万余元。继3月5日重新开业,馒头店因疫情“闭店”一个月,4月13日恢复开业,现在每天送出馒头超千个,一切恢复正常,馒头持续飘香。(详见5月26日《石狮日报》八版)
尽管重新开业不久,即遭遇一轮疫情,但石狮永恒阳光馒头店生命力顽强,不仅在疫情期间支援抗疫一线,并且在“疫”后迅速恢复到“日送千个”的供应量。正所谓,“阳光馒头,温暖如初”!
“十年坚守,只送不卖;一度闭店,今朝重启!”倘若说,石狮永恒阳光馒头店过去十年基本是做着“纯公益”式的“赔本生意”,那么,未来的若干年,它的持续必须依靠“让温暖传递,让善举延续”。这其中,“传递”“延续”二字饱含深意,不仅仅是“重新开业”那么简单。新闻不会一直保持热度,社会各界对于“爱心馒头”的关注,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变淡。由此,“爱心馒头”还需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需要依赖公益协作。永恒阳光馒头店的重新开业,依赖于政府部门、爱心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广大市民群众的共同助力。目前,当初表达捐款意愿的企业或单位,相关款项正陆续到位,能够满足“爱心馒头”一定时间的运营。但,善款终有穷时,仅靠“江湖救急”式的捐助,并不是某一公益载体(项目)得以长续的生命力。因此,永恒阳光馒头店的长续仍需要借助公益协作之力,简而言之,便是实现社会爱心资源的转介,通过“爱心馒头”这一载体来实现。如,世茂实验小学师生募捐善款近2万元支持石狮永恒阳光馒头店,便是一例。
从长计议,需要自身不断突破。众所周知,重新开业后的永恒阳光馒头店,从“只送不卖”到“以商养善”,成为十年来其公益模式的关键突破。“需者自取,愿者支付”,这样的公益设计固然是好,但只为“两个馒头”专程前往支付的人确实较少,因此还需要在公益产品供应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比如,除了白面馒头外,能不能增加红糖馒头、豆浆、肉包、热粥……并且“送”与“卖”稍作区分。永恒阳光馒头店供应的产品越多元,越具有商业生存能力以及公益“自我造血”能力,以此来真正实现“以商养善”的目的。这需要运营方、支持方与管理方尽快达成一致,并加快实施。
从长计议,需要善意回报善良。十年来,永恒阳光馒头店助人为乐、奉献社会,通过馒头的“微薄之爱”,温暖着经受困顿的“风雨之人”,不仅在网络上聚起爱心暖流,亦成为石狮这座爱心城市的重要标签。一个个爱心馒头,填补的不仅仅是饥饿,举手之劳的奉献、力所能及的爱心,也能成就这个社会的大爱。对这样的“善良”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善意”,无论是爱心资源的转介,还是献出微薄之力,用“善意”回报“善良”,这个社会才能更温暖,才能把这种温情延续下去,化作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愿石狮“爱心馒头”,有更加美好的“十年”!(吾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