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
第05版:人在旅途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儿时的端午节

■郭芳读

端午节闽南俗称“五月节”,现在许多地方成了“粽子节”。而我儿时的端午节,农村既不包粽子,也没有赛龙舟,记忆中保留着一些独具闽南特色的民俗活动。

五月烟波浅浅地来,伴随着荷韵的清凉。随着飘香的端午,飘来了端午时节的快乐往事,在我的记忆长河里永远是那么鲜活亮丽,刻骨铭心。望着翠绿的菖蒲,嗅着扑鼻的艾香,闻着飘香的“发粿”“麦堆”。打开尘封的记忆,儿时过端午节的习俗历历在目,清寒的日子因为端午节显得格外丰润热闹。

小孩子可以名正言顺地为家里做点事了,成群结队,兴高采烈地上山采青,把那青翠的榕枝、艾叶、菖蒲采下,扎成一捆,一蹦一跳往家里赶。有的拿着网兜去树上摘取蝉蜕,有的去采水浮莲的叶子准备蒸“发粿”用,一片叶子刚好垫起一个“发粿”,自然之物巧利用。

端午节当天,人们在大门、房门的门楣或门钩之上悬插榕枝、艾叶,然后念闽南四句。农村家庭还会生起风炉子,关闭门窗,把苍术、蝉蜕或艾叶放在风炉炭火上焚烧,使其发出浓烈气味,以熏杀房间内的细菌蚊虫。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中药室内消毒方法,对人体无害,还有扑鼻的香味。同时在房前屋后焚烧艾草等,这些多为芳香科植物,能发出一定气味,可以杀菌并驱除蚊蝇。

儿时端午节的“麦堆”“发粿”令人回味。浮莲叶洗净作为“发粿”底垫,不沾蒸笼。五月节,正是南方梅雨季节,民间传说是远古女娲补天时遗漏了一条缝,天空“漏了”所致。因此,家家户户用麦粉“煎堆补天”,反映了惧怕久雨成灾,期盼夏季农作物有个好收成的心理。

端午节还要到田间地头祭祀,然后把蛏壳剥开,插成一排,口中念念有词“田头插蛏,番薯双手掰”,寄托了祈求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母亲那台手摇缝纫机一摇,摇出了一件件合身的夏衣,摇出了一天天清爽的日子。午后,大人用端午草(苦草)烧水给孩子沐浴,然后给孩子换上新做或新买的衣服。穿上夏天的新衣,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高兴劲不亚于过年。

端午节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的期盼。母亲用她的一双巧手,温暖了子女的岁月。每当忆起儿时的端午节,我的心中总有一份暖暖的感动。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