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生活在大山深处,能给我带来乐趣的,莫过于小人书了。那时,我家养了两只山羊,我是长子,放羊的任务自然落在我的身上。其实,把羊牵到野外的山坡吃草是件悠闲的事,难耐的是多少有几分寂寞。
为了排遣放羊时的无聊,我开始随身带两本小人书。羊移动着四蹄缓慢地在山坡上细嚼慢咽,我就坐在树下,细细地品味小人书中的世界。耳畔是鸟儿婉转的歌唱,身旁是山泉汩汩的流淌,时光在明媚的阳光下一点点地挪移着,小人书翻到最后一页,羊也吃饱了。
那时,偶得几角小钱,任凭馋虫如何作怪,我也忍住不买零食吃,逮住机会便去买小人书。在村里,有小人书的伙伴也很多,我们互相交换着看。在那飘荡花香的春天、蛙声如潮的夏夜、金风送爽的秋季、火炉散着温暖的冬日,小人书就像一群要好的伙伴亲密地陪伴着我,让我在它们神奇的世界里畅游,童稚的心内常常溢满了快乐。
简单的童年,简单的幸福,在小人书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定格。走过童年的四季,随着衣服鞋子号码一年年地增大,读小人书的胃口也在增大,我开始绞尽脑汁地四处租借。那一页页薄纸,一幅幅简图,几行小字,描绘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记得那时由于识字不多,看小人书时,我的身边总少不了一本《新华字典》。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三毛流浪记》《鸡毛信》《林海雪原》等小人书,我都爱不释手地不知翻看了多少遍。
由于对小人书的痴迷,我养成了爱看书、爱写作的习惯,小人书潜移默化地成了我埋藏在心底的“文学种子”。斗转星移,几十年匆匆而过,这个习惯一直没有被岁月磨蚀。
如今,在我的书架上和书箱里已很难找到小人书了,但只要在书店或街头的旧书摊上一看到小人书,我就会不由自主地长久驻足,思绪也随之起伏,记忆一下子跳回到遥远的童年,任凭那种亲切而温馨的感觉尽情地缠绕。
回想看小人书的年代,内心满溢许多感慨,那时父母为了谋生活,并没有多少时间去教导我们,小人书就成了我们最好的伙伴,最好的良师益友。
伴随小人书,走进我们心里的不只是故事,更多的是一些温情,一些感动,一些启发,一些激励。在小小的童心里,点燃了希望,点燃了梦想,点燃了激情。小人书,在人生路上为我们献上了清茶一样的芬芳,历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