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泉州市在石狮试点实施开展服药依从性差、监护弱、病情不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长效针剂管理治疗工作。项目实施一年有余,首批接受治疗的55人中,完成一年期的注射的话目前有29人,近一年均无复发或有肇事肇祸的行为,有15人回归社会,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详见6月27日《石狮日报》一版)
近年来,石狮作为试点城市,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引入“长效针剂”治疗,用定期打针代替每天吃药,帮助患者实现规律治疗,提升康复效果。项目实施过程中,石狮融合了卫健、政法、民政、残联、公安、医保等部门资源,建立和完善了精神卫生社区治疗管理路径,创新运行管理新模式,且为患者实施了治疗费用的兜底保障。
由于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和监护照料,自身失去劳动能力不说,“照看一个人、影响一家人、拖累一群人”,也成为许多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的真实写照。一年来,石狮作为“长效针剂”试点城市,部门联动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患者接受长效针剂注射后,经专家评估,效果良好,许多患者病情稳定,甚至有一部分能够逐步恢复自理能力,回归社会,也有监护人重返工作岗位的案例。
可以说,精神卫生,既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重要的民生问题。针对精神障碍患者应该如何接受管理,《精神卫生法》指出,主要采取“家庭为主,社会为辅”的管理方式。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以申请诊断或司法鉴定,根据结果强制患者入院治疗。但现实中,很多家庭往往不想承认有精神障碍患者的存在,免得他人“另眼相待”。而对这样一些需要政府照顾的弱势群体家庭,以何种程序纳入供养、救助体系,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加强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管理极为迫切。
笔者认为,对精神障碍患者加强管理,不仅要求加强基层治理,而且还需多部门共同发力。所幸,近年来,我国精神卫生政策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保障政策取得了不小的进展,相关药物研发和应用也在不断进行中,部门联动机制正不断完善。石狮多部门联合推进实施的“长效针剂”项目,便是一个成效明显的案例。我们也有理由期待,针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利好消息,将会越来越多。
(小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