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万家灯火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学出“年轻态”

●蔡育姬

白居易在写给刘禹锡的诗中坦言,人老了以后“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甚至“尽日闭门居”,这种心态很多老人都有。然而,在公公婆婆身上,我却看到了令人感动的“年轻态”:对自然的盎然兴致,对未知的好奇,对学习的热爱,对生命的珍重。

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公公自小勤奋好学,初中时每个星期步行近四个小时从石狮沙美村到晋江金井求学。酷爱美术的他初中毕业后选择到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习雕塑绘画,学成之后留在学校工作。因擅长雕塑绘画,后来他到大田陶瓷厂工作时亦是技术骨干,负责主模彩绘及瓷器上文字的书写,这份技艺也成为他终身的热爱。

退休回石狮后,他无法进行雕塑创作,先生便为其设置了一间书法练习室。于是,他全身心地投入书法学习中,每天雷打不动两三个小时沉浸其中而不知疲倦,真可谓“一纸一砚一世界”。若有事寻他不见,婆婆便会告知:“肯定在七楼写字。”每逢得知书画展览讯息,他便会兴致勃勃地前往参观学习,回来后与我们分享所学所获,滔滔不绝,两眼放光。

公公尤擅隶书,他喜爱隶书的洒落有致、灵动奔放和蚕头燕尾的飘逸。因为长时间浸润,人如其字,使得公公越发温文儒雅,一双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淡定而坚毅。素来相信“天道酬勤”的他,撰书一幅张挂于先生公司,以此勉励后辈。我常暗自感慨,先生的踏实勤勉、兢兢业业应该得益于老人的言传身教吧。

生有涯而知无涯。公公不仅在书法上锲而不舍、孜孜不倦,更是几十年如一日阅读《参考消息》《泉州晚报》《石狮日报》等报刊,研读《王羲之草诀歌》等书法书籍。现在有了智能手机后,他的学习就更加便捷了。一有时间,他就通过手机上老年大学网课,浏览名家作品,然后发到家庭微信群里共享,希望我们也能汲取艺术之精粹与美好。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说:“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是的,人虽老矣,依旧可如绿竹青松、苍柏虬枝,积极进取,老有所为,怡然自乐。经事谙事、阅人阅川的老人,人生已如舒缓宁静的湖泊,生命的厚度与广度有着年轻人无法企及的厚重与丰饶。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