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志萍
对于花花草草的热爱,仔细想来应当源于自己的童年时代。
那时候随母亲生活在三明清流县一个叫塘背的小山村里,学校依山而建,春有杨柳依依、杜鹃烂漫;夏则绿荫如盖、蝉鸣声声;秋来红枫似火、霜叶漫山;冬至草木枯黄、田野冰封。日出日暮,斗转星移,我们就在大自然这个美丽的后花园里,安然享受着四季美景。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即使是领着一份固定工资的教师,也要耕田种菜、上山砍柴。小时候的我们,便经常嬉戏于郁郁葱葱的菜园里,于是认识了长的豆角、胖的芋头、紫的茄子、碧绿的黄瓜、火红的辣椒、毛茸茸的冬瓜、红彤彤的番茄……
春光和煦、百花争艳时,我们上山挖笋、下田捉蝌蚪;烈日炎炎的夏季,我们在小溪中戏水,用竹管引来涓涓山泉;待到金秋时节,野果飘香,那便是大自然为我们呈上的盛宴;即使是冰封的冬天,我们也能找到乐趣,从田里取下一片冰,两个手指捏个小洞,用稻草串起,就是我们新奇的玩具。
大山,就是山里孩子的乐园,那时我们成天跟着山里的小伙伴疯跑,吃过映山红、酸三角、蛇莓、桃金娘、野山梨、锥栗等各种野花野果,顺带认识了不少可以当药材的植物——可以做粿子的鼠曲草、黄灿灿的金银花、治疗皮肤病的千里光……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在屋后用石块搭建的简易灶台,大家采来一种植物的叶子,放置于破旧的杯碗中,煮出绿色的汤汁,偷来家里灶膛中的草木灰,用布包裹后在汤汁中来回搅拌,最后坐等它们凝结成块,便是孩子们口中的美味了。
1983年秋季,我离开了那个带给我无穷乐趣的小山村,随母亲回到故乡,就读于晋江沙塘中心小学。幸运的是,这所小学有一座小小的花园,花园里栽满了各种花草,在我的记忆中,不论春夏秋冬,小花园里总有花热烈地开放着:亭亭玉立的美人蕉、色彩艳丽的胭脂花、五颜六色的凤仙花,还有花势繁茂的日日春和夜幕降临才会散发浓香的夜来香……
花园是校园里教师子女们捉迷藏的好地方,而我还发现了关于种子的秘密:胭脂花谢了会在花萼处长出一粒绿色的小圆球,等到它变成黑珍珠那就是种子成熟啦;日日春的茎叶间藏着小小豆荚,豆荚里躲藏着小小的种子;碰一碰凤仙花鼓鼓囊囊的“小纺锤”,成熟的种子会在瞬间喷射出来……
后来,我也曾小心翼翼地移植过小花苗,带到石光中学,种在废旧的铁罐中,小心呵护、浇水施肥,期待着它长大开花的样子。
1986年秋季,我上中学了,住在石光中学低矮的平房里,家门口有一块小小的菜地,邻居在门前种了几株木瓜,父亲在里面种青椒、白菜,我也占据了一个小小的角落,用来安置我的那些花花草草,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座小花园。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小花园里那些胭脂花、凤仙花、日日春绽放的笑脸,还有旁边的瓶瓶罐罐里,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仙人掌、榕树和橘子树……
多年以后,当我以一名幼教工作者的眼光回望自己的童年,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生活即教育。”感恩父母,给我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和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