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第05版:精品赏析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叶知秋”瓷笔舔

■浙江永嘉 胡胜盼

唐代佚名诗人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俗话说,“一叶知秋”,秋天是从树叶变黄开始的。上海博物馆馆藏清康熙景德镇窑绿釉秋叶形笔舔(见图),即是以一片秋叶为题材,在文房用具中表达悄然而至的秋意。

古代文人认为,饱蘸墨色的笔毫,一需检验浓淡,再需加以理顺,用笔舔来“舔”出笔锋,方能落笔。

景德镇窑绿釉秋叶形笔舔,是康熙时期的官烧文房用具,造型设计别出心裁,做成一片秋叶的形状,叶面和叶边分别施以两种深浅不同的绿釉,体现出正背之别。叶脉以墨色釉勾勒,卷起的叶边处还特意做出虫蛀的小洞,更显逼真。明清时期笔舔的材质,大都以瓷器为主,几乎包括青花、茶叶末釉、粉彩、仿官窑、仿哥窑、德化白瓷、龙泉窑、松石釉、虎皮釉、绿釉等各个釉色及窑口。笔舔的形制,常制成片状树叶形及锁形、圆形、蛤蜊形、獾形、梅花形等造型,造型式样往往很精美,务求典雅,意取吉祥。

景德镇的颜色釉与瓷器同时出现,渊源和演变也是从青色釉开始。历代瓷工利用天然原料制造了很多名贵品种:元代,成功烧造卵白釉;青花和釉里红问世以后,蓝釉和铜红釉便随之烧制成功;明代永宣年间的鲜红釉(亦称祭红)具有浓厚滋润之感;还有永乐的翠青釉、宣德的霁蓝、弘治的黄釉、正德的孔雀绿都冠绝一时;清代前期康雍乾三朝是我国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除了继承历代传统之外,瓷器的造型、釉色、装饰都有了很大发展。乾隆后期,用各种色釉仿制漆器、木纹、竹器、铜器等工艺品,且无不乱真。以瓷釉而言,清前期官窑器色釉的名目繁多、品种多变,无论高温釉还是低温釉的烧造都达到十分成熟的程度。颜色釉进入鼎盛时期,既有集数种色釉于一器的“三阳开泰”,又有变幻莫测的窑变花釉,还有别具一格的茶叶末、结晶釉。突出的红釉以郎窑红、豇豆红(亦称美人醉)最为名贵;如绿釉一种,就有瓜皮绿、孔雀绿、秋葵绿、湖水绿等。清代中晚期,颜色釉每况愈下,至民国时期,不少色釉濒临失传,但仍有以“汝、定、哥、官、钧”五大名窑为蓝本的仿古品种。

笔舔别名“笔觇”“笔舐”,颇有深意。“笔觇”一词始见明代。“觇”字,本意为暗暗查看。蘸上新墨的笔毫在觇上试探一二,以较深浅浓淡,明人用这个字为器物命名,可谓生动清新、情趣盎然。此器亦曾被唤作“笔舐”。“舐”字象形,以舌感受滋味之意。《庄子·田子方》记载:“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意指把画笔濡湿、调和了墨,以备作画。“笔舐”之名,活泼形象,氤氲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