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第05版:精品赏析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明代铜仙人像的寓意

每周一宝

明代多位皇帝痴迷于道教、炼丹、成仙,希望通过此举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上行下效,明代社会充斥着道教思想,底层百姓也希望道教能给自己和家庭、家人带来吉祥和幸福,于是道教思想和相关元素就在当时的陶瓷器、木雕、铜像等器物上多有反映和呈现。

拿这件厦门市博物馆所收藏的明代铜质仙人像(见图)来说,它承载着当时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向往。这件铜像,比例协调,做工规整,表情生动,衣纹飘动,线条流畅,堪为佳作。只见仙人赤脚站立在一块布满孔洞的岩石之上,在脑后梳一条长辫,并用发髻固定,露出大脑门。仙人双目微闭,左手触于左耳处,右手托在左肘处,似在沉思,并露出浅浅的微笑。仙人长衣飘飘,腰间挂有一个葫芦,整个一幅仙风道骨、脱离尘世、安于自然的模样。

明代雕塑与其他朝代有明显不同的特点。明代空前丰厚的社会物质财富和工艺技术的日益提高为雕塑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满足封建统治阶级思想精神和奢侈豪华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明代各个时期雕塑艺术创作十分活跃,雕塑作品呈现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局面。明代的雕塑技法精致、雕工考究、用料贵重。明代不仅在手工艺雕塑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而且还形成不同的流派,例如在竹雕方面,就有嘉定、金陵两大流派。明清时期的瓷雕也十分发达,例如福建德化瓷塑艺术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出现以何朝宗为代表的众多瓷塑大师,影响极为深远。明代的工艺性雕塑以陶塑、玉石雕、木雕、竹雕最为突出。明代观赏性的雕塑内容有佛、菩萨、罗汉、玄武、关公、八仙、麻古、三星、诗人、酒仙、才子、佳人等。明代雕塑在风格上前期较为简练,后期则较为繁丽。这些特点都值得我们重视。

(尼松义 文/摄)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