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 程磊磊
玉兔,是中国传统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与月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宋代诗人欧阳修在《答圣俞白鹦鹉杂言》中,就有“兔生明月月在天”之语。中国民俗文化中,更有“月中有玉兔,乃卯之属”的说法。古往今来,黎民百姓、文人墨客都将玉兔视作月宫中的吉祥之物,由此而流传了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玉兔望月”便是其中之一。
图中所示这件明代青白玉镂雕双兔望月纹佩饰,便是以“玉兔望月”故事为蓝本而创作的,出土于湖北钟祥梁庄王墓,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此佩呈圆形,以和田青白玉籽料为质,图案多层镂雕而成,明代“花上压花”技法可在一块玉料上透雕出两层乃至三层图案,将透雕工艺发展到了极致。在玉佩饰下方雕双兔,一大一小,似为一雌一雄,橄榄眼、长耳内凹,身躯饱满,雄兔半蹲向右回首凝望雌兔,雌兔抬首向前,保持着望月姿势,神态生动逼真。“顾兔”头的朝向是断代重要依据,元代和清代的兔子是向左回头,明代兔子是向右回头。植物纹的背景作折枝花式,有长着圆圆果实的荔枝,有修长舒展的蕉叶,灵芝状云朵飘浮在空中,托起一轮中秋满月,此情此景宛如一幅精美图画,令人叹为观止。
兔纹玉雕是明代玉器的常见题材,多为立体、多层镂雕、浮雕,结合线刻技法雕琢而成。玉器上的兔子与月亮、洞石、柞树、祥云等元素共同构图,通常以交搭相错的枝梗或洞石为背景。此类玉器内容丰富,层层递进,纷繁错落,表面图案凹凸起伏有致,深景感、立体感很强,具有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明代玉器雕工粗犷而浑厚,镂雕采用管钻,把多余部分去掉,形成立体效果。在镂空处可见不规则螺旋纹的加工痕迹。叶子表面有坨工痕迹。叶子边缘呈现锯齿状。玉雕表面抛光到位,有超强的光泽,光气逼人。